知道芮和靖先生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市的一次新春邮展上,他的邮集比较特别,当时大多数集邮者只收集、展出邮票,而他展出的却是实寄封。“集邮不集封,到老一场空。”这是多年后我们才知道的邮界真谛,而芮先生早已先行了。从展品的信封上得知他在法院工作,又听说是个年轻人,光阴似箭,转眼间2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年轻人已生华发,瞩目的成绩也与日俱增。
直到90年代,才认识芮和靖先生,我记不清是什么时间第一次与他见面的了,可以肯定的是在邮协活动时。他看上去太普通了,虽然他早已是庭长,但言谈举止十分谦和,衣着打扮甚至显得土,瘦瘦的身体常年穿着有点发白的蓝色衣服,那是旧的没有肩牌的原法院制服。
《盂城邮花》曾连载了芮和靖先生的回忆文章《邮踪忆趣》,从中我们看到了芮先生在集邮道路上的坚实脚印,该文与我们娓娓而谈他的集邮经历:从小学到中学,从军营到故里,集邮一直伴随着他,同时也道出了他对集邮乐趣的理解:“要像吃橄榄那样慢慢地去回味,像喝茶那样不断地去品尝。”
最难得的是,他60年代上高中时就订阅《集邮》杂志,那时他集的邮票是用过的旧邮票,而他同时集的邮识却是最新的。1995年新春邮展后,我市一位初涉邮界却谙于国际邮展新规则的中学生圣刚在《盂城邮花》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直言众多展品在编组中的缺点,句句中的,令协会中不少资深会员汗颜,同时也指出有两部较规范的展品,其中一部就是芮先生的,由此可见芮先生在吸收新知识方面是不亚于年轻人的。
多年的汲取终吐芬芳。2006年,芮和靖先生走访陶绪逊先生时,看到其父———我市集邮界老前辈陶树彭先生留下的解放初期购买邮票的资料。心念一动,促成与陶绪逊先生共同将这些素材编组成《解放初期的集邮服务》的文献集邮展品,参加了在我市举办的全国首届集邮文献及文献集邮展览,获得了镀金奖。这是我市集邮展品首次跻身全国金奖行列。
芮和靖先生长期担任市邮协副会长,他是以丰富的集邮知识,脚踏实地地投入协会的活动和工作中。在每期《盂城邮花》出刊前,他对样稿认真校对,逐字逐句斟酌;在我市邮展展场里他常常与我们一起睡钢丝床值夜班;在中小学校他手把手辅导学生们编组邮集。他是副会长,更是邮协会员的勤务员,他以他的仁爱之心,丰富的知识、骄人的成绩成为高邮邮文化的翘楚,赢得众人的尊敬。
芮和靖在今年春天,遭遇一场车祸,头部受到重创。他在昏迷数十天后苏醒过来的第一句话是“八框”,而且反复多次。家人一时不知何意,后来一想,必定与集邮有关。
原来,这是芮和靖计划在今年第六届中国邮文化节期间要完成八框邮集的任务。据心理学家说,当一个人昏迷或麻醉后苏醒过来,说的第一句话,必定是深埋在心中最重要的事。市政协主席、市邮协会长倪文才,市邮政局局长、市邮协常务副会长朱其庭等去看望芮和靖时,他边说“八框”还边做出“八”的手势。
芮和靖对集邮有着很深的执着兴趣,许许多多的邮迷对芮和靖也有着很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