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04月15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风十里秦家垛
  □夏涛

  今年我受邀参加“美丽高邮城乡行”采风活动,四月乡村的油菜花已经开得遍地烂漫,把乡村道路挤得又窄又长,我们乘坐的面包车行驶在乡村道路上,就像漂浮在黄色花海上的一艘白色游艇,此刻我们也成了别人的风景。坐在车上,满眼尽是菜花的深黄和树头的新绿,听着鸟的絮语,闻着花的芳香,陶醉于盎然春意之中。 

  四月九日下午,采风团的车从临泽集镇出发,沿安大公路南行十余里,进入三垛镇境内,相距三垛集镇还有十余里的公路边,新建成的一座新颖的牌坊,矗立在安大公路的东侧,“少游故里”四个金色大字十分醒目,四柱三门的牌坊挺立在旷野之中,自然显得壮阔和夺目。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扬州高邮人,北宋文学家,著名婉约派词人。上世纪末,因为高邮原武宁乡秦家村秦氏后裔,向高邮档案馆捐赠了一部《秦氏家谱》,经考证认定,秦少游祖上移居高邮武宁左乡里,秦家村是秦少游的出生地,即今三垛镇少游村。取名少游村,系因区划调整,将原秦家村周边的花家、东村、西村四村合并而成,也不过短暂十余年。 

  原来的秦家村是个垛田,很偏僻的一个小村落,恰如少游词云:“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近年由于三阳河作为南水北调的源头,开拓浚深,沿东岸边又修筑成一条高等级的黑色公路,水陆两路并行,从秦家村西而过,彰显出交通区位的优势。三垛镇利用其优越的地域环境,通过旅游规划,动意开发“名人村”乡村旅游项目。 

  “少游故里乡村游”列入我们的采风计划。车从牌坊下经过,沿着新筑的一条取名“亲秦路”的水泥大道东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道两边散放着的一群牛羊和马匹,在一片碧绿的草地上,闲散地啃吃着青草,立刻给我们一种古典式田园风光的美好印象。路边还有成排的牛棚和马厩。这是处于村子东北角的护国龙王寺租用的一块草地,为寺庙护生园。这些牛羊马是佛教信徒出资认养的,雇佣专人放牧,是不能驱使和宰杀的,直至放养老死,埋葬时还要办佛事超度,这真是一群快活而幸福着的生灵。 

  车行约一公里,进入秦家村,村口设了停车场,我们一行下车,在刻有“秦家垛”三个大红字的一块巨石旁,驻足留影。村庄不大,所有墙面刷上白色,和菜花柳色一起倒映在村河 

  中,像幅水彩画。环绕村庄的小河,水泥板护岸,岸边新植花木欣欣向荣。两岸铺设彩色花砖步行道,使小村更显优雅静谧。河上改建的一座红色木桥,别具特色,新桥的河东岸上,建好了健身园,又使小村增添现代乡村气息。 

  我们走过刷白的水泥拱桥,进入地势较高的老庄子,几条窄小水泥路面街巷,也打扫得整洁,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走进了一所明清风格的老宅,已列为高邮市文保单位的“秦家大院”,被新砌的两个院墙围住,两个院墙的院门对联分别是“龙图世泽;淮海家声”和“名标大宋;教衍高邮”,这是秦氏家族四言通用联,标明居住的是秦少游的后人。其实此房仅百年,已经转手数家,萎缩成了仅存的三间两厢,好在秦家垛秦姓人口占百分之九十五,都是秦少游的后裔。能留下这一所,让来者站在古屋门口,当会引发思古之幽情,也不失探访怀古的意味。但愿秦氏祠堂早日复建好,成为秦氏族人寻根问祖之地,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吸引游人前来朝圣,使乡村游主题升华。 

  我们一行又驱车到已具相当规模的护国龙王寺看过,寺庙香火旺盛。穿越时光邃道,感受秦少游《行香子》词的意境,“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了了数语,说尽了此间风光。 

  我们有理由相信,以名人文化、农耕文化、宗教文化为核心,打造成集文化体验、乡村休闲、亲水观光的“少游故里水乡游”品牌,应当指日可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专版
   第05版:专版
   第06版:专版
   第10版:文游台
   第11版:专版
   第12版:专版
“美丽高邮城乡行”采风作品选登(一)
窗口
春到古镇处处新
春风十里秦家垛
三月初三神居山
龙虬庄的前世今生
高邮报专版05春风十里秦家垛 2013-04-15 2 2013年04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