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记者节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2年11月08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摘棉记
  棉花种植是横泾镇的传统农业项目。记者节前夕,我们一行5人来到横泾镇三郎庙村四组棉花种植户赵伯勤家采访,体验棉农劳作的艰辛。

  到达老赵家时,老赵一家人已早早去了地里。在村里人的带领下,几经周折,在近1米高的棉花秸秆丛中,记者终于见到了老赵一家人。

  记者注意到,老赵家棉田里的棉花并不像我们平时想象中的那样柔软、洁白,而是一种呈淡灰色干硬的“骨”朵。老赵告诉记者,一个月前才是棉花收获的旺季,现在已是采摘尾期,也是他们家今年棉田最后的收获。他还告诉我们,因为天气预报说当天有雨,所以一大早他们一家人就带着露水到棉田摘棉花。看着这老赵焦急的神情,记者赶忙加入到他们的“队伍”,帮助他们摘棉花。

  采摘过程中,老赵告诉我们,他们家共有六亩棉花田,由于今年雨水多、日照不足,棉花收成略有减产。往年每亩棉田产棉花250公斤左右,今年每亩产量只有220公斤左右,而且品质有所下降,价格自然也要受到影响。

  老赵一边忙着摘棉花,一边用眼角的余光检查记者们的采摘质量。对于被记者“忽略”掉的稍稍发黑的“脚货”棉花,他又多次回头补摘。老赵告诉记者,棉花从制钵到移栽、从施肥到打药、从开花到结果,中间要经历无数道工序,加上人工工资,成本极高,一般每亩毛收入在2000元左右。今年收成不好,他们家每亩棉花毛收入只有1800元左右,纯收入更少。直到这时,记者方才明白老赵为什么对我们的采摘质量把关如此严苛。

  通过此次采访,记者深深体会到棉农的不易,感受到一个纯粹农民对于土地的感情!    云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记者节特刊
   第04版:记者节特刊
   第05版:记者节特刊
   第06版:记者节特刊
   第08版:文游台
   第10版:专版
   第11版:教育园地
   第12版:专版
跟着农民学种田
金针菇“住”进大厂房
记者走基层
感受曙光人忙碌而幸福的生活
回汉团结一家亲
请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
蔬菜园里感受丰收喜悦
一尘不染一丝不苟
倾听村民畅谈家乡美
摘棉记
高邮报记者节特刊06摘棉记 2012-11-08 2 2012年11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