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人李渔曾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文章开头必须讲究落笔艺术,新课导入也应如此。导入得法,能扣学生心弦,使学生心动而神往。
1、激趣导入法。兴趣是感情的体现,能促使动机的产生。导入新课时利用别出心裁的语言做导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创造愉悦的心境。如,《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的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都吃过苹果,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只苹果。我们来切一下。看老师是怎样切的?(老师拦腰切)再看一看,苹果里有什么?(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顿时高涨。)“啊,五角星!”教师及时板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苹果里的五角星。打开书,看一看文章是怎样写的。”学生们迫不及待想看一个究竟。
2、激情导入法。通过看图、看文、听背景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情动而辞发”。如《第一次抱母亲》,让学生欣赏阎维文的《母亲》,在歌词和音乐的作用下,学生们一下静心聆听,满脸肃然。“同学们,这就是母亲,她不求回报、无怨无悔、任劳任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作者又有怎样的母亲?”亲切自然的导语,有声有色的画面,使学生一开始便置身于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中。
3、设疑导入法。“学贵于思,思贵于疑”。疑问能让孩子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设置的疑问应符合学生的心理。如:《三顾茅庐》一文,“同学们,看到题目,你想到什么?”学生们纷纷提问:谁三顾茅庐?为什么三顾茅庐?过程怎样?有没有成功?无形之中,学生所问就是事情的发展顺序。教师稍作调整,理出疑问,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审题导入法。小学语文课题多样,常有概括时间、地点、物件的。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还有透过标题就可以抓住文章的主旨和脉络。如:《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师可引导学生读题,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5、直接进入课题。这一方法体现了简约之美。即“大道至简”。如《人类的老师》导语设计:老师为什么加引号?有哪些老师呢?这种方式简洁,省时,可以给予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
教无定法,各种方法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教师导入的形式,语言应简洁,要能点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