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酷暑盛夏,高温下的天气让人易大量出汗,于是血管中水份的不足会使血液变得粘稠流动缓慢,有时就会发生血管内淤阻,若出现在脑血管内便会发生了脑卒中,又称为中风。进展性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一种病症,它表现为急性起病,渐进发展加重,一般在2到5天内病情变化,有的在一周后仍有发生,如一侧肢体发病时为无力、发麻,但几天后病情可加重,出现完全不能运动,甚至瘫痪、不省人事,即便在按《国家急性脑血管治疗规范》的治疗过程中,仍可以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些病例并不多见,但每年我们在工作中总会有5至10例发生,由于进展性脑卒中症状发生发展的不确定性,很容易让病人及其家属难以理解,有时会被理解为是不是药用错了?还是药用得不到位?种种猜疑下很容易产生医患之间的不信任,甚至误解或者产生纠纷。去年4月份,在扬州市一院召开的由各县市神经科主任医师参加的扬州市神经病学会一次专题会议上,结合国内外众多神经科专家对此病的看法,讨论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相关原因和处理方法,并形成了一致的认识。
进展性脑卒中是临床上难以判断的病症,一般发病初期,偏瘫,失语等症状比较轻,随着时间的迁延,症状渐渐发生改变而加重进展,男女性别无差异性,年龄在中老年多见,如开始病人还能行走,1~5天后不能站立或行走,有的甚至不能活动出现完全瘫痪,还有开始时还能讲话,吞咽,几天后病人不能讲话或者不能吞咽了,有时在输液治疗过程中仍立即可以发生,这主要是因为血管内的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后,大量的血小板、红细胞及纤维蛋白附着形成血栓,这种血栓会随时间而进一步增大,它可以由小的动脉血管慢慢地长到大一点动脉血管内,当脑血管的被阻塞到70~80%以上时,脑血管循环的代偿效应消失,相应脑组织的缺血症状就会表现出来,血栓所阻塞的血管口径越大症状加重就越明显;在我们临床上观察到有许多基础病可能与此有关,如多见的伴有糖尿病,或者腹泻、大汗等体液大量缺失,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低血压脑灌注不足,感染发热等因素,所以在对脑中风的治疗判断时,能把撑好这些因素可以尽早识别和判断出哪些患者有可能发生进展性脑卒中,正确有效的处理也这些问题,也可大大减少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即便发生了进展性脑卒中,在以后的中风恢复过程中,早期规范化的治疗比延时治疗恢复要好得多,这也是我多年来从事急性脑血管病诊疗的一些体会,因此病情加重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已不要自乱阵脚,同时在这病人及其家属沟通时,能让彼此了解这些知识,不至于让病人感到恐慌惧怕,或者影响到疾病的治疗,只要情况判断准确了,诊断对路了,就该立即处理治疗而不是畏首畏尾,哪是要贻误病情的,一时的病情变化并不能影响到治疗的总体方向。
作者简介:
张小平,主任中医师,神经内科创始人,扬州市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参加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班进修学习,曾在南京脑科医院、长海医院及北京等地进修深造,已从事临床一线工作20余年,在中西医结合方面对脑中风的预防、急救和康复上已具有独特的经验,即“西医重规范,中医显特色”,并且在神经科许多病症方面如头痛、眩晕、失眠、癫痫、帕金森病、脊髓及脑的脱髓鞘病与变性病、颅脑肿瘤及周围神经疾病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在国家及省级杂志上发表论著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