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则与读书有关的小故事。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闵子骞原来脸色蜡黄,神情萎顿,在拜孔子为师用心读书一年后,竟变得脸色红润,气宇轩昂,成了一个仪表堂堂的汉子。在我所见的一切彰显读书妙处的文字中,这个故事尤其能令我开怀。因为它的浅显,也因为它的神奇。
其实读书于我只是一种已经形成的习惯,完全是从兴趣出发,因为没有功利心和太具体的目标,所以读得格外轻松,也倍感幸福。后来我发觉这种幸福感慢慢向我生活的各个角落蔓延。就像这学期我新带了一个五年级班的孩子,最初接受到家长们反馈的信息是我的学生们都很开心,特别是小男生,原因很简单,因为老师长得挺漂亮的。听到这样的评价开心之余作为老师多少有点悲哀。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家长说我的学生们在家长们面前炫耀:我们的老师什么都懂!原因只是我在本单元教学科普文章时适当拓展了一些新知识、新理论。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让我在课堂上不用劳心劳力地去整顿纪律,也无需过多的花样和技巧,看着他们的目光紧紧追随着我,让我充满了成就感。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只是他们的老师喜欢随心所欲地阅读,所以她的课堂充满了新鲜的血液和无限的灵感。
就在昨天,一堂班会课结束了,一个憨态可掬的小男生硬是追到我的办公室门口要跟老师谈一谈。他觉得老师太奇怪了,为什么在班会课上老师没有整顿纪律,没有大讲道理,而只是读了《弟子规》中的几句话,讲几个与之相关的小故事,然后让那个有点管不住自己的女同学谈谈感受,那个女孩居然就哭了。我只能说那是知识的力量,《武林外传》中吕轻侯用知识的力量杀死了姬无命,你的同学只是流点眼泪那不算什么。小男生带着一脸的敬仰离开了,他不知道他的老师只是将钱文忠教授解读的《弟子规》带到他们面前。他还忘了提他的老师看到女孩在流泪时也忍不住湿了眼眶,因为热爱阅读让她有了更细腻的情感和更宽广的爱的情怀。
出于对文字的喜爱,每次改作文遇到好文章我都会喜不自禁,兴冲冲跑到班上将孩子的文章大加赞赏,高声诵读,直读得文章的作者面颊通红,喜不自禁,直读得其他孩子眼生羡慕,心生向往。终于,有孩子的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孩子笑得合不拢嘴,家长脸上乐开了花,都在心里夸老师会教。他们哪里知道是广泛的阅读提升了老师的鉴赏水平,造就了老师的一双慧眼。
惠特曼曾经说过:“美好的日子,不是来自爱情、财富、政权或者战场上的胜利,而是来自心灵的丰满和安宁。”正是阅读让我的心灵变得丰满,让我的灵魂获得安宁。我想如今的我在我的学生面前也像闵子骞一样,是一个由内而外美丽的老师吧。果真如此,那将是一位老师此生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