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教育园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2年01月19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跳出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误区
  □市三垛镇武宁小学  蒋智春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总体目标的“解决问题”方面指出:(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四到六年级数学教材中,都安排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单元,在实际教学时,还是有一些误区的。

  误区一:以解决具体题目为目的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更多提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未真正理解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义前,许多人一直误以为,就是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定义的偏离,使得教学中将重心放在了解决一些典型题目上,让学生机械地模仿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以学生会解答教材中的习题为目的。这样的教学定位,是浅层次的,既不到位,还常越位。这样的教学,学生仅仅停留在解题的初级阶段,而体验策略、形成策略,则没有达成,这也偏离了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本质,即强化“策略意识”、培养“策略思维”、传播“策略思想”,从而将“策略”成为学生数学学习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武器”。

  新认识一: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不能满足于找到问题的答案,而在于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误区二:将策略当作结论固定于学生大脑

  就拿教学“一一列举策略”为例,学生运用列表、画图、连线等多样的策略解答例1,我引导学生比较几种方法的优越性,得出运用列表方法列举有序、完整、简洁。正好例1、例2中都使用了列表法,于是师生共同得到结论:在解决此类题目时,要运用列举的策略,具体方法就是列表。这样的教学,无疑让学生产生了思维定势,只要是有关列举的题目,都要列表来解答。可实际练习时,却发现有些题目列表比较麻烦,更不利学生正确、有序、简便地得到结论。由此可见,这样的教学,是机械的、形而上的,也是失败的。学生根本就只是掌握了列表的方法,却没有形成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时,往往在套用教师固定于他们头脑中的方法。

  新认识二:学生形成策略需要自主“体验”。首先要体验方法的具体内容和使用要领,学会方法;要提供一些例题的变式题,指导学生在广泛、灵活地应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方法的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从而形成策略。

  误区三: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是好策略

  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过程中,我常常满足于学生能使用相关策略解决当下的一些实际问题,很少关注学生策略的优化问题。这正如我们解题时,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方法,然后比较、分析,从中找到简便的方法。也就是优化的方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也应该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解决策略,让大家交流理解不同的策略,比较不同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自主优化、选择并正确运用合适的策略。

  新认识三:要强化“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意识。在学生熟练使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适机引导学生交流、比较、分析,实现自主选择、优化策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专版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专版
   第09版:教育园地
   第10版:专版
   第11版:特别报道
   第12版:专版
教师的修为
跳出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误区
开放的“四单导学”课堂模式
一本不寻常的病历
曾经错过的一次看望
我想象中的平安夜
高邮报教育园地09跳出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误区 2012-01-19 2 2012年01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