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结束了,几家欢乐几家愁,各学校、班级忙着召开质量分析会、家长会,学生们也写总结。我把某班级张贴在墙上的学生总结摘要如下:
“这次考试是对过去几个月的总结,而结果却令我分外烦忧,漏洞已完全展示在我的面前。”
“令人紧张的期中考试已经过去,考试成绩却不尽如人意。自己明明已经如此地努力,却不知道为什么还是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这似乎有些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父母。”
“一声声抽泣,一声声叹息,只能带来悲者愈悲,面对长空,我也只能选择笑脸相迎。奋斗了半学期的期中考试结束了,要问我获得了什么或失去了什么,那将泪流满面。”
“不知不觉,已经下来了半学期,经过期中考试,我又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希望在期末考试中有所提高。”
“期中考试转眼已经结束,面对考试成绩,回想起考试前的种种预想,心中有几分欣喜,更有许多后悔或失望,失望没能考出好成绩,后悔考试时为什么没再认真一点。”
“半学期的时光已悄悄流逝,期中考试已成过去,这次的成绩让我很不满意,问题最严重的应该是历史和政治,已经几乎接近了平均分。”
……
上面这些学生的成绩、综合素质应该说都是班级的佼佼者,是好学生,但他们中没有一个人对自己奋斗了半学期的成绩感到满意或基本满意,用的比较多的词是“烦忧”、“不尽如人意”、“泪流满面”、“很不满意”、“对不起父母、老师”等,他们不是在正思,取得了成绩、进步,有哪些值得借鉴,须要继续保持;而是在反思,还存在哪些不足,为什么会这样不如别人。我们学生是对自己要求过高、近乎苛刻呢,还是在我们老师、父母的教育下,自信心缺失呢?
今年暑假,我们学校组织了二十几位学生到英国游学,到达目的地后,才发现游学的学生很多,除大陆外,还有台湾、新加坡、泰国的等等。主办者精心准备了一场晚会,搭建一个让所有小朋友相互认识、相互交融的平台,结果不仅我们学校的学生,也包括大陆来的其他地方学生,很少有人下到舞池里,绝大部分在旁边,看别人跳,听别人唱,做活动的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带队老师问学生为什么不下去,有人说“不会”,更多的人回答“不敢。想跳(唱),但跳(唱)得不好,怕被别人笑”。学生“不敢”、“怕人笑”的原因,其实是自信心不足,瞻前顾后,反而束缚了自己,失去了交流情感、展露才华的机会,从参与者变成了旁观者,演员变成了观众。
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特性,与老师和家长平时对孩子要求过高有很大关系。老师、家长往往忽略他们付出的努力,已取得的成绩,而是放大他们身上的不足、缺点,这很容易导致孩子做事束手束脚,患得患失,不敢行动,不敢肯定,结果很容易失去自信心,迷失自我,丧失前进方向。
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坚决的自信,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自信的孩子,一定是一个乐观开朗、善于沟通的人;自信的孩子,一定是一个思维敏捷、勤于动手的人;自信的孩子,一定是一个勇于探索、富有创造力的人;自信的孩子,一定是一个敢于尝试、追求成功的人;自信的孩子,一定是一个不轻言放弃、执着追求的人……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父母、老师,父母、老师认为他好,他肯定也认为自己好,反之亦然。我们应教会孩子学会欣赏自己,懂得“我们对自己抱有信心,将使别人对我们萌生信心的绿芽”。我们为人师、为人父母的更应学会欣赏孩子的优点、创造力,并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优点、长处,感受到老师、父母对他们的信心、关心,坚定他们努力的目标、方向。
横看成岭侧看成峰,皆成风景,因为远近高低的角度不同。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孩子,多一些标准衡量学生,那又会怎样呢?很显然,将会多出许许多多的优秀学生,他们是学习标兵、运动健将、劳动模范、爱心大使、文娱人才……你敢说,他们将来在某一方面就不能取得成绩、成功吗,无数事实证明了这一点。达尔文的“不务正业”,才有了后来的“进化论”;莱特兄弟的异想天开,才有了人类的第一架飞机,等等。
国内名目繁多的比赛,像达人秀、超级模仿秀、超级女声等,为孩子展示个性才华搭建了舞台,启示我们在日常生活、教育活动中,也应该组织各种活动,搭建平台,积极动员、鼓励孩子们参加,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在活动中完善自我,品尝成功乐趣,坚定未来发展方向。
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吧,多让他们写一些正思吧。这样,每个孩子才会喜欢学校,欣喜地记得“池塘边的榕树上,还有蝴蝶停在上面”; 才会神采飞扬,把“笑意写在脸上”;才会热爱学习,品尝跋涉书山题海的乐趣;才会成长为人格健全、自信乐观的大写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