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爱芳
出地铁站不多远,就看见了目的地——集美学村。远远望去,眼前一亮:一棵木棉树正隔海与集美学村相对着,一树粉红的花开得正艳,与周围的绿树、身后的建筑物组成一幅自然风景画。
这美,吸引得我们愈发加快脚步。进了大门,人流密集起来。我们扫了辆电单车向前骑去。美景太多,舍不得骑快,边慢悠悠地骑行,边欣赏两边的绿树繁花与建筑物。高大挺拔的椰子树像英姿飒爽的哨兵笔直地站立在行人道旁,光溜笔直的树干一直到顶端才捧出一簇羽状的枝叶向外伸展着,宛如顶着一朵绿色的大伞花。各色的三角梅正轰轰烈烈地开着,它们不挑地点,有在墙角的,有在教室楼前的,还有在土丘状的高坡上的;那在高坡上的三角梅正沐浴着阳光,泼泼洒洒,拖曳着长长的枝条,那枝条上缀满一盏盏的小灯笼。还有许多没见过的热带花儿也正绽放出满身热情,欢迎着每一位来者。
顺路拐弯行至龙舟池前,龙舟池周围的白墙红琉璃瓦的仿古建筑与池边绿树倒映在湖里,头顶的蓝天白云也倒映在湖里,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就闯进了每一位游客的眼中。池中一群白鹭三三两两地栖息着,再远处,几艘龙舟上也栖满了白鹭,它们沿船舷站成两排,与翘起的船头形成了五线谱与“豆芽菜”。
龙舟池的边上就是集美中学。主体教学楼如同汉白玉雕琢而成,结结实实向外呈现出一种力量之感,那根根立柱上红白相间的砖雕与屋顶的飞檐翘角又传递着说不出的秀丽之美。再向前行,十多米高的台坡上是集美中学的另一侧,拾级而上,向前看去,跨海大桥与海面尽收眼底。教室楼门前的围栏上张贴着一幅幅展牌,展示着高三的优秀学生事迹以及他们远大的抱负。恰巧一位导游带着一群游客路过,他讲解,教室楼面前的这一排行道树是菩提树,这一排树上鸟不做窝、蜘蛛不结网。抬眼看去,果然树身干干净净,傲然挺立。
远远瞧见一尊瘦瘦高高矗立在海边的塔,以为是防洪纪念塔,走近前去才知道是集美解放纪念碑。与别的纪念碑不同的是,它的顶端有一顶四角翘起的小檐,就像是戴了一顶帽子。站在纪念碑的台基上向左前方看去,无遮无挡,一望无际的海面让人心情顿时敞亮起来。纪念碑周围的石碑上镌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介绍了陈嘉庚的各种产业:航运、米业、食品加工、木材、橡胶种植业。大哥边看边读边感慨:那个年代这么大的产业,真算得上富可敌国了。大哥的话将我的视线又带回到来时经过的门廊,门廊两面的墙壁上详细地介绍了他在教育、抗日及侨界的贡献。对于我们这些观者来说,他在抗日和侨界贡献的事迹或许只能是文字留下的阅读感受,可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却是切切实实地从偌大的集美学村亲眼目睹了——这里集合了小学、中学、师范及各种专科类大学,他的“企业可以收盘,学校不能不办”的倾资兴学精神让世世代代的孩子们得以享受教育的蒙荫。
纪念碑正前方,嘉庚先生的墓静静地躺着,墓前摆放着多束鲜花,这些都是慕名而来的游客献上的一份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