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1、突出粮食安全,构建党政同责、量质并举的耕地保护新格局
坚持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科学编制耕地保护和利用专项规划,督促指导乡镇园区根据排定的潜力图斑,稳妥审慎推进耕地恢复,最大限度补充耕地缺口任务数。探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严格履行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和后期管护职责,确保补充耕地长期稳定利用。严格落实国家、省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改革要求,建立非农建设补充耕地储备库,对各类占用耕地项目实行以补定占,严控规模。因地制宜推进占补平衡、增减挂钩、全域整治等项目申报实施,年内新增耕地2500亩。
2、突出规划引领,构建布局优化、城乡融合的空间利用新格局
“一画册、一解读”加强总规实施要求的宣传贯彻实施,指导乡镇园区按需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细化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各项约束性指标。持续开展乡镇园区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编制,探索“单元+街区(地块)”详规编制模式,结合重大项目实施,系统研究资源整合和空间开发利用策略,优化镇域产业和生活空间。强化专项规划与详细规划协同衔接,完善专项规划目录清单实施管理制度,适时组织开展城市综合交通、地下空间利用等专项规划编制,加快提升城市能级。
3、突出项目建设,构建政策集聚、审批高效的要素保障新格局
聚焦“511”产业体系、“433”现代服务业体系、省市重大项目和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科学配置空间、用地、占补等要素指标,超前介入项目建设规划用地全节点全流程,对用地报件“即到即受、即组即报”。研究制定“拿地即开工”标准化工作指南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豁免清单,全面推行产业项目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不动产权证“三证齐发”。加强土地上市区域位置、规模类型、住宅户型等结构性分析研究,全年力争供应经营性用地2000亩。继续探索运用仲裁破解闲置土地处置难题,年内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000亩、低效产业用地3000亩。
4、突出“江苏绿心”,构建科学治理、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新格局
加快获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建立补充林地储备库,完成成片造林1400亩(其中新增200亩),新建提升省级绿美村庄4个,建设湿地保护小区3个,修复湿地300亩以上。探索建立“林长+河湖长”共建机制,通过信息共享、智能监管、无人机巡查、联动执法,提高林地、湿地和自然保护地综合管护水平。加快实施神居山“一山一策”项目,指导推进高新区地热井绿色矿山建设。统筹做好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利用、全市水资源基础调查等工作,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碳汇指标交易、权益质押抵押等多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创新实施新资源、新地能等不同形式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争取形成更多类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