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笑谈汪曾祺与曹又方
~~~
~~~
2025年03月14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萍水相逢正投缘
——笑谈汪曾祺与曹又方

  □  金实秋

  1

  汪先生的文友香港作家彦火(潘耀明)与老头儿很熟,曾写过好几篇关于他们的文章,生动活泼,情趣盎然。我印象最深的是潘先生在《汪曾祺诗与文》中说过一段“趣话”:“难怪汪老很投缘,吾友施叔青、王渝、曹又方等女中豪杰,均交加赞誉,并表示若时光倒退,一定以身相许。这当然是讲笑而已,但汪老之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文中所说的曹又方,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成名较早,在台有“张爱玲第二”之誉。汪曾祺在美国“国际写作计划”活动时,她也在美国。闻知汪先生在爱荷华,特地从纽约至爱荷华晤面,并陪同老头儿参加了一些活动。借用彦火的话说,她与老头儿确实很“投缘”。

  2

  汪先生在《美国家书》中几次说到曹文方。第一次提及是在十月十八日的信中。汪曾祺告诉汪师母,“这两天Program举行20周年大庆。……17日酒会晚餐都在体育馆。晚餐后有印第安人表演舞蹈,很好看。最后一个节目是表演者和观众一起跳,一拍一顿,转圈子而已,我也插进去转了几圈。节目后是舞会,我被《中报》的曹又方拉下海无师自通地跳了一支迪斯科……这晚上我竟然跳了四支曲子。”第二次是在十月二十日的信上。十月十八日,台湾作家陈映真的姑父在燕京饭店请客,汪先生与曹又方都参加了宴请。“宴后映真的父亲讲了话,充满感情。吴祖光讲了话,……也充满感情。保罗·安格尔抱了映真的父亲。两位老人抱在一起,大家都很感动。我抱了映真的父亲,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后来又抱了映真,我们两人几乎出声地哭了。《中报》的女编辑曹又方亲了我的脸,并久久地攥着我的手。”十月十九日,“董鼎山、曹又方(作者按:汪老少提了位王渝)还有《中报》的一个记者来吃饭(我给他们做了卤鸡蛋、拌芹菜、白菜丸子汤、水煮牛肉,吃得他们赞不绝口),曹又方抱了我一下。聂华苓说,老中青三代女人都喜欢我。”这是十月二十日汪先生给汪师母第十封信上“如实报告”的。就年龄而言,曹又方应位于“中”代,据王渝说,“活动之余我们喜欢拉了汪曾祺一块聊天。”(王渝《汪曾祺的厨艺》)那次汪曾祺下厨,就是在聊天时敲定的。第四次说到曹又方在十一月十五日~十六日的信上,他说:“四号白天,《中报》的曹又方带我和古华到‘炮台公园’去看了看自由女神(我们在世界贸易中心已经看过一次。)”那时曹又方已在美国多年,在“炮台公园”游览,她大概是要兼作导游讲解的了。

  3

  十一月十七日上午,汪先生又给汪师母写了信,信中间接说到了曹又方,他说:“我的讲话《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中报》要发表。”汪老的这个讲话在耶鲁、哈佛都讲过,是他关于文学语言的重要论述,首次交《中报》发表,无疑是对《中报》的重视和信任。其时,主政《中报》副刊的乃曹又方也。2019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举办了“我们怀念汪曾祺”公益讲座,汪朗在讲座上坦率地说:1987年汪老出访美国,虽然岁数大(时年67岁),但那时在国外还属于不知名的老作家。于是,老头儿拿了《晚饭花集》和《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来为自己身份证明。也许担心书不够用,他在美国给我们写信,让家里赶快给他再寄一部分书去,他好在那里“四处张扬”。曹又方把他的文章在《中报》发表,其“四处张扬”的强度与作用当不可低估也!据蒋勋说,他还把汪曾祺的《金冬心》介绍给曹又方,在《中报》发表了。

  4

  汪先生与曹又方的接触当不止这些。曹又方说,“在纽约,曾与做客的汪先生一同去拜访他在西南联大的同学王浩。”(见曹又方《风格先生》)王浩是汪先生的同学、挚友。老头儿在信中告诉夫人:“我和王浩四十一年没有见了,但一见还认得出来。他现在是美国的名教授(在美国和杨振宁、李政道属于一个等级)。他家房间较多,但是乱得一塌胡涂,……王浩现在抽烟,喝酒。我给他写的字、画的画(他上次回国时托德熙要的),挂在客厅里。”(十一月十五日~十六日信)大概是汪老见了四十一年没晤聚的旧雨,无意中把刚相逢的新知给忽略了也。

  5

  汪曾祺先生在美国逗留的时间并不长。在十月二十日的信中,他非常感慨地说:“我到了这里真是好像变了一个人。我老伴写信来说我整个人开放了,突破了儒家的许多东西。……这样一些萍水相逢的人,却会表现出那么多的感情,真有些奇怪。国内搞了那么多的运动,把人跟人之间都搞得非常冷漠了。”写这段话,是他谈及陈映真、聂华苓和曹又方时有感而发的;那时,汪老到美国还不到两个月。

  6

  曹又方后来离开美国又回到了台湾,上世纪九十年代曾几次来大陆参加文学活动,也到汪曾祺先生家去作客过。她回忆说:“大概是人上了年纪,棱棱角角都磨钝了,汪的谈话虽睿智却锋芒不露。对比起他大学时代的任性散漫,比方说,时常翘课,爱泡茶馆,日夜颠倒,最扯的是他与同宿舍上下铺的一位同学,由于作息互异,同居一年几未照面种种,很难联想一处。”(曹又方《风格先生》)感叹之余,可以使人深切地感受到她的惋惜之情。我想,那是汪曾祺在美国的“萍水相逢”给她的印象太深了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专版
   第06版:副刊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专版
高邮的蒲菜
萍水相逢正投缘
从张家渡到张公渡
湖中的铁塔
高邮报副刊06萍水相逢正投缘 2025-03-14 2 2025年03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