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笑谈汪曾祺与曹又方
~~~
~~~
2025年03月14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邮的蒲菜

  □  居述明

  诗人胡弦在《风的嘴唇》中写过下面一段:“江苏除淮安、南京外,高邮的蒲菜也很有名,汪曾祺的文章里曾经提过。明代高邮散曲作家王磐还写过一首蒲菜歌:蒲儿根,生水曲,年年砍蒲千万束,水乡人家衣食足;今年水深淹绝蒲,食尽蒲根生意无。”所谓蒲菜歌,见于王磐《野菜谱》。作为土生土长的高邮人,我却从未在本地菜馆吃过蒲菜。胡先生的“高邮蒲菜也很有名”怕是道听途说的陈年旧事吧。

  蒲菜是香蒲的嫩茎,江苏以产于淮安的最有名。明淮安人顾达在《病中思乡》诗中吟道:“一箸脆思蒲菜嫩,满盘鲜忆鲤鱼香。”与张季鹰的“莼鲈之思”心心相印。蒲菜的做法很多,开洋蒲菜是一道淮扬名品,没吃过。奶汤蒲菜是山东济南的传统名菜之一,素有“济南汤菜之冠”的美誉,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亮过相。地道的奶汤蒲菜用的蒲菜取自大明湖,配料是香菇、玉兰片和火腿片。蒲菜本身无鲜味,烹制时必须加入味厚而浓的奶汤。奶汤蒲菜汤色乳白,蒲菜脆嫩鲜香,隔着屏幕都想喝上一口。我去过淮安,没吃上蒲菜,也无品尝济南第一汤菜的口福,第一次吃是在苏州太湖边的一家农家乐。蒲菜是清炒的,食材新鲜,口感嫩鲜脆爽,再加上朋友的盛情加持,至今思之,犹齿颊生香。

  大美食家王世襄先生当年在咸宁干校时,曾用十几条鳜鱼做过一桌鳜鱼宴,其中一道糟熘鳜鱼白加蒲菜最为人称道。看来湖北也出产蒲菜,不知道湖北现在还有没有人做这道菜。鳜鱼的鱼白就是雄鱼的精巢。高邮把鳜鱼称季花鱼,鱼白即是“花”。蒲菜好找,凑够一盘“花”就不是很容易了。

  香蒲生于沼泽河湖及浅水中。高邮湖边很常见,常有小孩采了蒲棒玩。儿时也玩过蒲棒,采上一把晒干,白天揪下几缕蒲绒,放手心,吹口气,绒毛飞散,有孙悟空毫毛变猴的神气。晚上燃起,红光一点,忽明忽暗,像一个坏小伙偷着抽烟。大人说蒲棒能熏蚊子,效果如何,不记得了。香蒲可入药,中国古代医药典籍上有载。令我讶异的是中医里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入药的,且聊备一说。但蒲叶确实有用,是大家亲见的。蒲叶纤维含量高,做成的蒲包经久耐用,本地说某人食量大谓之“大蒲包”。小蒲包塞上猪肉,乃本地美食蒲包肉。蒲席,儿时未见,家里用的是草席(莞草编的),还有竹制凉席。见到蒲席已是我到师范念书的时候,每人架子床上一张蒲席,相当于一层床垫,比直接睡床板舒服。天热撂上一张草席,天冷在上面加垫被。毕业离校之际,回首宿舍一片狼藉,一张张蒲席依旧完好,恰如我们来时的样子。

  淮安的蒲菜产业做得很成规模,有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招牌。打蒲菜时,人要穿那种大半身的皮裤,是辛苦活。价格自然不便宜,平时十几元一斤,听说不当季的时候能卖到几十块一斤。按理说高邮与淮安相距二百多里,无大山大水阻隔,蒲菜的风味不会相差太大。何以这么好的营生在本地却没人做,令人费解。胡弦先生说汪曾祺提到过蒲菜,究竟是哪篇文章里提的?我想了半天,没想出来。

  香蒲,汪老是提过的。他的一本小说集叫《菰蒲深处》,写的是记忆中故乡高邮的人和事。书名出自秦少游的《秋日》:“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菰是茭白,“水八仙”之一,家乡俗称高瓜。蒲就是香蒲。二者常伴生于浅水,上河、下河多见。儿时吃的茭白都是野生,现在不知道本地有没有人种。高邮湖河沟汊多,种蒲菜有先天的条件,一来可以满足饕客们的口腹,二来可以充实下老百姓的钱包,多好的事。

  去年“五一”期间,一家人去太湖边一小渔村吹风。沿街的店铺里,店家一边剥着蒲菜一边招揽生意。本想着回程买一把的,却忘了。

  我还是想尝一口高邮的蒲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专版
   第06版:副刊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专版
高邮的蒲菜
萍水相逢正投缘
从张家渡到张公渡
湖中的铁塔
高邮报副刊06高邮的蒲菜 2025-03-14 2 2025年03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