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仁存
“大花脸”周文杰是东大街窑巷口做寿衣的,只因为他从右眼角到腮帮子、耳后根有好大一块红色胎记而得此诨名。周家做这门手艺已经好几代了,到他这一代可能是因为他的大花脸而名声大噪。县长的大老婆、杨七房的三姨太、夏府的老太爷……有钱的大户人家“老”了人,寿衣都是请他做的。“黄金入柜”,男款长袍短套、女款五领三腰,不是飞针走线而是细脚如麻。要是邻近的,他会走过去;远些的、特别重要的,他会叫一辆黄包车到现场,看有没有缝得不周到的。在东大街上,尤其是老太太们,五十寿诞之前就在大花脸这里把寿衣定做回家了,夏天晒服拿出来晾晾,看上去花花绿绿的,但是并不瘆人,因为大花脸对布料颜色的搭配养眼,“打旋风”的裙子是府绸的,打上荷叶边,仿佛穿上即可羽化登仙。
大花脸周文杰在县立第五小学读过五年新学堂,被灌输了不少新知识、新思想,老师教拉二胡都是用简谱,而不是晦涩的工尺调——“尺、工、凡、六、五,合、四、一、上”。他学得快,拉得好。除了脸上的胎记,他的脸型、身材都属上乘,礼帽长衫,一副金丝边眼镜,面部的不足被遮盖了一大半。轻佻的时候也出入过风月场,喝花酒、打茶围。他的书法初临“二王”,后习米芾的《蜀素帖》,格调流畅、中和,润而不肥。他的二胡、京胡也拉得特有个性,似有穿林越壑、雨打芭蕉之声。兴致所来也能赋得《临江仙》《八声甘州》。做寿衣的职业虽然过于清冷,但并不妨碍他过性情中人的生活。他是京剧票友,擅演麒派,本可以下海却没有,是因为小县城天地狭窄。他登台演过《徐策跑城》的徐策,火了高邮城。他登台演过《断密涧》的李密,大花脸演大花脸。
又过了多少年,大花脸的寿衣店开到大街上来了,在唐二麻子的“伊美”时装店西隔壁。这让人看上去也没有什么不妥当的。两个耳聋的老家伙经常在一起互相调侃,老腔老调地哼戏、喝酒,谈起往事,唠唠叨叨个没完。
有一天,一个导游带三个老外进了大花脸的寿衣店。导游告诉老外,这里面卖的是“Tang/costume!”女儿周琴听得懂英语。导游把寿衣说成是“唐装”,想蒙骗外国人,从中赚一笔。周琴告诉他们:“These/are/Clothes/of/the/sleeping/man!”(这些是睡了之人穿的衣服!)导游大吃一惊,老外也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她把三个老外带到唐二麻子的“伊美”,让他们买上真正的唐装。
大花脸一辈子做明白人,不做亏心事。女儿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