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学名师、扬州市特级教师、高邮中学教师 郭斌
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市委书记张利连发的“九问”如同九支利箭,箭箭射中教育的靶心,引人深思,催人奋进。作为“高中名师工程”成员,我理应率先“接问”、主动“思问”、积极“解问”,在“此身”“此时”“此地”上沉思过往、新造现实、力拓未来,以正确的响应方式促进破解当前的教育难题,进而助力实现“秦邮优教”目标。
此身:不旁骛。在享有“名师”称号的同时,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安于岗位、专心从教。正如梁启超曾对教育名师所呼吁的“必终身以教育为职志,教育之外,无论何事均非所计”,一要保持身份定位,因为“名师”身份的取得并不完全取决于自己;二要保持教育定力,做到排除外部干扰与精神内耗。在此基础上,以自身的修养和学养为平衡,把自身的工作质态放在岗位建功、教书育人的大背景下加以审视,从而做出推动教育发展、维护教育大业的承诺与选择。
此时:不松懈。目前高中教育的棘手问题主要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培养高层次拔尖学生、建设后备骨干教师队伍等,地区之间、高中学校之间的竞争也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竞争形势已经容不得我们有片刻的松懈,我们要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及责无旁贷的责任感:一要不断积淀教育思想,“秉纲而目自张”,用思想的力量探寻解决复杂性问题的简易路径;二要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用教学的精准度破除学科教学的症结,从而为破解三个棘手问题贡献智慧与力量。
此地:不无为。高中教育作为全市教育的终端,要出色地答好全市人民瞩目、心系的考卷。毋庸置疑,我们是考卷的主答者。杜威说:“人类骨子里最根源的驱动力就是希望自己具有重要性。”我们“希望自己有重要性”,根本上取决于“奉献”二字,因为只有奉献才是“最根源的驱动力”,也才是最持久的驱动力。我们奉献的最大对象是“此地”的学生与青年教师,一要拥有“不经意的仁慈”,俯就奉献对象的认知与能力;二要传授“长期习得的宝藏”,促进奉献对象不断实现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