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教育园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12月29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略谈素养导向下小学音乐课堂的激趣策略

  □ 龙虬镇龙虬小学 陈美玲

  传统音乐课堂,教法单一,以教师演唱、示范,学生跟唱为主,忽视学生音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素养导向下,如何激发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从被动唱歌到主动表现音乐,获得真切的体验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做了一些尝试。

  一、强调启发式教学,引领参与探究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小学音乐课堂要激活学生的主动性。在导入环节,可以利用启发式教学,引领学生参与到音乐体验中。如《什么结籽高又高》的教学,该曲为山歌,山歌多在户外,曲调高亢、嘹亮,节奏悠长,歌词鲜活、淳朴,情感真挚、动人。导入前,以广西山歌问答方式提问学生:“哎——同学们好呀,你们好呀,哎——你们好!”让学生以同样的歌唱方式回敬老师,学生唱道:“哎——老师好呀,老师你好呀,哎——你好!”学生很快能够顺承教师的歌唱旋律和声调,用山歌方式来相互问候,由此导出“对歌”。学生非常开心,能够积极地参与歌唱活动。接着,播放《刘三姐》视频,引出壮族民歌《什么结籽高又高》,让学生认识“对歌”的特点和乐趣,营造良好的歌唱氛围。为什么唱山歌时要先唱“哎——”?原来在大山里,一声“哎——”能够听到回声,山上的人也会通过“哎——”来回应。

  二、注重互动式学习,促进学生相学相长

  课堂激趣,要强调学生能动性的激发。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设感知音乐、体验音乐的空间,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在交流、借鉴、互补中激活多样化音乐思维。笔者在教学《什么结籽高又高》时,引导学生认识了壮族民歌特点后,让学生分组查阅与山歌相关的知识。有学生发现,山歌多与田间劳作闲暇抒发情感有关;山歌多以山乡、少数民族为主表达情感;山歌旋律多样、自由、活泼,唱法很灵活……从《刘三姐》赏析中,引出问题,让学生体认“一对一”“一对多”对唱的艺术特色,进而深入体认山歌音乐文化,体认山歌的民间风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二四拍、三四拍曲谱知识的学习,引入拍手、拍肩、捻指等方式,边哼唱边领会,开发了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相学相长中促进了音乐素养的内化。

  三、搭建展学平台,激发学生音乐潜能

  小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根据这一特点,课堂教学中要抓住表演性特征,为学生积极创设表现音乐、展现自我的舞台。小学音乐课堂要从演唱、演奏、创编等活动中,助力学生多维化感知音乐,激活音乐创编力。如在播放刘三姐与财主对歌片段,引出“歌曲创编”主题活动中,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同桌互助等方式,组织对歌、竞歌表演。自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创编热情空前高涨。从旋律、填词等创编中,将课堂交给学生,最大化激发了学生的音乐潜能。不仅如此,音乐课堂的表演活动,也增进了学生间的交流,深化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特别是在音乐创编中,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让音乐课堂趣味横生。

  总之,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要从关注知识的学习,到激活学生的音乐认知思维,在体验音乐、审美创造中发展学生的音乐品质,让学生热爱音乐、理解音乐、喜爱上音乐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教育园地
   第04版:身心健康
我们能不能做“雪孩子”
略谈素养导向下小学音乐课堂的激趣策略
刍议“双减”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
初中百味茶
我懂得了坚持
高邮报教育园地03略谈素养导向下小学音乐课堂的激趣策略 2022-12-29 2 2022年12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