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实验小学 孙伟
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之后,将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从“信息技术”调整为“信息科技”。新课标更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核心素养,笔者对信息科技今后的教学有以下几点粗浅想法:
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旨,精心创设情境
信息技术课不缺乏学生的兴趣,但这些兴趣往往表现在玩游戏或者浏览网络信息等方面,而对于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学生却兴趣大减。因此在课前精心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对于知识技能本身的兴趣,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收发电子邮件》一课时,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送同学们一个礼物——一首音乐《孤勇者》,先让同学们一起唱一唱,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再告诉他们这是老师的一个远方朋友送给老师的,让同学们猜一猜是通过什么方式送的。学生对这种传送文件的方式充满好奇,最后揭晓答案是通过电子邮箱传送的,激发起学生对于电子邮箱的学习兴趣,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以激发学生求知欲为契机,合理设置任务
教师在任务设置中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如小视频、闯关、比一比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式,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求知识,并从中学会自主搜集信息、辨别信息的能力。任务的设置还需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让目标是学生可以达到的,又必须是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这样在完成一个任务后,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在教学Scratch第二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个“熊出没”小动画的分层任务。第一层目标:光头强带着电锯去砍树,但是遇到了熊大、熊二,所以掉头就逃,并一直重复来回走;第二层目标:熊大、熊二发现了关头强,于是去追赶,却一直追不上;第三层目标:森林中小鸟为熊大、熊二加油,在空中一边自由飞翔,一边喊“加油”。学生对于第一层目标都能轻松完成,在实现第二层目标时出现了问题:熊大、熊二追上了光头强,两熊一人并排跑。思考后明白这是移动速度一样快的原因,而速度又与移动步数有关,完成第三层目标时又得考虑到小鸟飞行方向等问题。在探索过程中,经过不断地修改、调试,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学习方法,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一举多得。
三、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为手段,专心致志于过程性学习
评价的目的在于改变只侧重学习结果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行评价,引发学生注重对自身学习过程的重视,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教学《美化幻灯片》一课时,笔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反思:你会用哪些方法设置背景?哪种方法是你尝试操作后发现的?你认为设置背景有哪些要求?是尝试操作后得出的结论吗?你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完成过程中是否遇到过问题?遇到问题时怎么解决的?你有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吗?等等。通过教师的提问、追问促使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