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跃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呵,这老黄历了,现在谁还打灯笼,新时代,流行“外甥女做蛋糕——送旧(舅)”了。
我要说的外甥女,是我二姐家的独生女儿,萌。“萌”这个名字起得好,萌萌的萌芽,于是小萌就长得小小巧巧的,像棵刚破土的生机盎然的绿色小萌芽。
好生奇怪,我家和二姐夫家祖上翻三代也没找到几两几钱的美术方面的细胞遗传,小时候最早也就是在高邮小城里让萌儿跟着一帮孩子蹦蹦跳跳地去上了几年美术班,就像手捧一尾小鱼,目送进清清的布满水草的溪水里让她自由自在地戏水一样。一路走来,不免还哭哭啼啼,跌跌绊绊的,最终考进了南京艺术学院。
在南艺,小萌接受了系统的艺术深造。毕业后不久便进入了江苏电视台,并有幸加入到孟非的《非诚勿扰》团队里从事后期美编剪辑工作。在大城市,这样的工作,已令父母够满意了。
电视台的后期编辑经常需要加班,分分秒秒,卡时卡点,这是必须的。常常领导一个想法,或者一个特殊原因,就要立刻救火似的赶回台里修改节目内容,忙起来没日没夜的。即使忙成这样,近年来周末业余她还忙里抽闲,喜欢上了蛋糕制作工艺,进而一发不可收了。
要做好蛋糕,不光要具有食物的烧烤知识及食材等方面的了解,还要有艺术功底,在我看来,这简直是个系统工程啊!
现在,身边但凡有人过生日,搞活动,就来跟她预订蛋糕,于是她便开心地忙碌起来。在亲戚同事和朋友圈里,她人气爆棚,渐渐成了众人眼里人见人爱的“蛋糕西施”。
我曾经问过“蛋糕西施”,接下来有没有什么想法?比如说是不是想做大,开个抖音带货什么的?她摇头说,她做蛋糕,目的不是盈利,就是一种爱好,一种享受,享受制作过程中的构思、技艺,以及思维、创意,作为一项乐趣存在着,平时还得忙工作呢。如果实在要问有没有利润,利润就是做完蛋糕后刮下来的零零碎碎的边角料。
她告诉我说,“在面粉的选择上,跟我妈分歧很大,我用贵的进口优质面粉,她说国产的挺好。我的观念是贵即是好,看不见的是工艺,看得见的是价格。
“最开始是家里有很多之前买的烘焙工具一直放着,疫情期间特地添了烤箱。初期从请教同事开始,请人上门做一次给我看,后面就是看‘小红书’视频,最入迷的时候一天至少两个小时泡在‘小红书’里学。先反反复复地看,脑子里跟着演练,再实际操作。操作的过程从对细节的一无所知,失败很多次,到慢慢掌握技巧,再到现在凭眼睛对烤箱内情况判断就能预知出炉后的状态,这是一个漫长且外人看来无趣的行为。”
“刚开始只能做一些简单的蛋糕卷,裱花也不会。为了练手,甚至网购了泡沫圆柱体和便宜的植物奶油在家练习抹面、裱花。实话说,到目前为止,抹面、裱花的水平并没有达到满意的程度,学习的路还很长。
“再就是现在已经无法满足只做蛋糕了,还会做一些蛋糕之外的甜品,甚至对烹饪,对饮食结构,如何吃得更健康,什么食物含有优质蛋白质、优质脂肪、优质碳水,都有了更广泛深入的关注和研究。或许是年龄带来的,或许是经历带来的,反正就是挺享受现在的状态。”
哇,真了不起!
“蛋糕西施”住在玄武湖畔,紫金山北麓。我这个当舅舅的呢,住在紫金山南麓。二姐退休后户口迁到了女儿身边。我喜欢登山,于是我也就常常应邀,翻紫金山,越头陀岭,乐颠颠地去与二姐相会,顺带欣赏“蛋糕西施”的新作。
二姐说,“看到女儿一件件令人惊叹的作品问世,跟在一旁吃点切下来的边角料就已经够陶醉了,不光好看,真的很好吃!”
当然好吃了,“蛋糕西施”做的蛋糕,都是真材实料,挑最好的食材下手。
我只能说,我们的下一代的确很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