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大学高邮实验学校 沈后方
今天,在一个班级上生物课,学习呼吸作用。为了让孩子能较为深刻地领悟呼吸作用的精髓,我结合前面学过的光合作用来进行对比教学,通过表格比较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学生喜欢,就纷纷抄在了笔记上。这时,位于第一排最靠边上的一位同学说:“老师,我这儿太偏了,看得不舒服。”我说:“那你到中间位置,趴在别的同学课桌的拐角抄写吧!”后来又有一些同学说他们也看不清黑板。我说:“那大家自己找一个能看得见的位置吧!”于是,有的同学带上笔记本和笔,找自己适合的位置,而先前那个孩子抄完回到座位时发现,自己位于第一排最靠边上的位置被别的同学占了。那位同学还在奋笔疾书,他就站在旁边等。
等同学们都抄完了,我把这两位同学都叫起来,把刚才的事给大家讲了一遍。我问同学们有什么感慨,班级鸦雀无声。他们被我这一举动搞糊涂了,老师上着生物课,怎么突然让我们猜起谜来了?我说:“第一位同学对自己的座位不满意,而在别人的眼里,正是想拥有的座位。”我又说:“孩子们,你们所不珍惜的,或者说不满意的当下生活,正是别人所奢求的!”学生似乎还不太明白。接着我对比了我们当下的种种幸福生活,同时描述了国际上还处在动乱状态下上不了学的那些孩子。我列举了有的同学在家和父母相处不好,动辄对父母出言不逊,而还有些同学父母却不在身边。我告诉他们,父母在你身边你不珍惜,嫌弃父母唠叨等等,而有的孩子想和父母吵架的机会都没有。他们多么渴望像你们一样,每天在父母身边,而你们有的同学却不知道珍惜。
这时,有同学在流泪。我觉得,我虽然不是班主任,刚才讲的也与生物知识无关,但这个时间花费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