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教育园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4月16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课堂容量的一点思考

  □ 市龙虬镇龙虬小学 周志坚

  最近,笔者参加了一次学校组织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观摩了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无论是个人素养还是驾驭课堂的能力,老师们的表现都可圈可点。课后在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不少教师还是一味地追求课堂容量,形式上的内容多了一些,更多地关注于流程的顺畅、环节的完成,而忽略了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那么,课堂容量如何准确把控?笔者认为不妨做好以下两点:

  一、课件的使用要合理

  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解放了教师,活跃了氛围,课堂效率也提高了不少。但我们也应知道,课件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跟其它任何一个教学工具一样,教师切不可为了用而用,更不能因此被课件所捆绑。笔者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课,那节课上教者一共用了三十几张ppt,课件也着实做得精美。从教学的导入语开始,就用上了课件,就连文本也被分成好几个ppt播放。课堂上,学生看似专心听讲,殊不知,早已被课件精美的图案、动感的画面所吸引。一节课下来,不少教师只记得课件做得好,对真正应该关注的师生活动却印象不深。细想一下,听课老师的关注点都被转移了,更何况自控能力差、好奇心强的学生呢?一节看似课堂容量大的课,教学效果却一般,我想这也不是我们想要的。很多人佩服一些大家、名家的课,一支粉笔、一本书、几张PPT就能上出精彩纷呈的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懂得如何合理使用课件,而不是秀课件。

  二、环节的安排要科学

  一节课40分钟,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将师生对文本的解读展示出来,确实比较难,因此,在设计各个教学环节时就必须科学。相信不少教师曾经感慨过这样的课堂:教师在设计上可谓是容量十足,小组讨论、自读感悟、拓展迁移等一环紧扣一环,看似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却华而不实。小组讨论只是几个人简单地围坐在一起侃侃而谈,毫无目的;自读感悟还没读几分钟就草草收场,感悟何来;拓展迁移也只是几个优秀学生的展示,迁移不够……这样流于形式的课堂,学生又能学到什么呢?笔者认为,与其设计这么多走形式的环节,还不如更实在一点,紧扣一两个点进行深度探究。如,小组讨论就多花点时间让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交流,学生在这样时间充裕的讨论中,一定会碰撞出不一样的智慧火花,对文本的理解也会更为透彻。个人很欣赏于永正老师的课,为了让学生读通、读透一篇课文,不惜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进行阅读指导。课堂容量看似很小,却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学到了东西。

  课堂容量大不代表教学效果就好,课堂容量的安排要充分尊重教材、尊重学生。从备课到上课,以对学生知识的形成、能力的开发为准绳,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课堂产生学生思想,让课堂展示教学个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悦读
   第04版:教育园地
   第05版:副刊
   第06版:专版
   第07版:特刊
   第08版:特刊
   第09版:特刊
   第10版:特刊
   第11版:特刊
   第12版:特刊
   第13版:特刊
   第14版:特刊
   第15版:特刊
   第16版:特刊
   第17版:特刊
   第18版:特刊
   第19版:特刊
   第20版:特刊
   第21版:特刊
   第22版:特刊
   第23版:特刊
   第24版:特刊
   第25版:特刊
   第26版:特刊
   第27版:特刊
   第28版:特刊
   第29版:特刊
   第30版:特刊
   第31版:特刊
   第32版:特刊
   第33版:特刊
   第34版:特刊
   第35版:特刊
   第36版:特刊
自主管理,让学生也当回“教育者”
被遗忘的
关于课堂容量的一点思考
黑板上的春天
油菜花开
爱护眼睛,光明一生
午间小插曲
高邮报教育园地04关于课堂容量的一点思考 2021-04-16 2 2021年04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