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实验小学东校区 陈久琴
网络世界就像一块神奇的土地,深深地吸引着小学生,影响着他们的生话。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曾公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的13.2%,其中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高达17.1%,青少年沉溺网络而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十分突出。一个网瘾少年如不能迷途知返,就意味着一个幸福家庭的毁灭。面对网瘾少年,我们该做些什么?
开学没多久,我就发现雨辰同学每隔一两天就要迟到一次,每次都有不同的理由,后经调查发现他竟去了网吧。
那天下午他又迟到了。我拨通了雨辰妈妈的电话,她风风火火地赶来,直奔雨辰的座位。随着“啪,啪”两声脆响,雨辰脸上泛起几道红红的印迹。妈妈拽着他就往外跑,说不让他上学了。我急忙拉开了他们母子,好言劝慰。
通过和雨辰妈妈交谈,得知雨辰自从两年前迷上网络游戏后,成绩急剧下降。有一次,他爸爸在网吧找到他后,与网吧老板发生冲突,一怒之下竟砸坏了东西,还赔了不少钱。听了雨辰妈妈的讲述,我明确地表示了自己的态度:作为人母,我对他们的做法表示理解,但不赞成。今天的两巴掌,打掉了孩子的自尊,也会让孩子从此向家长关上心扉。
送走了雨辰妈妈,我陷入了沉思:我该如何教育雨辰?是声色俱厉地训斥,还是苦口婆心地劝说?经过反复思考,一个念头在我脑海中闪现:通过我们这个班集体来教育他,让每个学生都来做回“教育者”。
当天晚上,我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回家翻阅资料或上网查询,了解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找找青少年沉迷网络从而对身心造成极大伤害的案例,然后思考我们应该怎样正确面对网络,最后给雨辰同学写一封信《醒醒吧,雨辰》,要求有理有据,有真实情感。第二天,46封信交到了我手上。细细品读后发现,同学们确实都做了精心的准备,想不到我的学生居然也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是多么好的教育资源啊!
周五,一堂别开生面的班会课开始了。一位位同学捧着信陆续走上讲台,声情并茂地朗读着。“雨辰,看到你被打后脸上那红红的印迹,我想你的脸很痛,心一定更痛。可你知道吗?你妈妈比你还伤心。”“自从你玩游戏成绩退步后,我妈妈就不许我和你在一起玩了。雨辰,答应我,我们重新开始,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吧!”“雨辰,其实你很聪明,只要肯花时间,你的成绩定会名列前茅。“……”教室里静极了,不一会儿,便听见雨辰轻轻的啜泣声。后来,他竟趴在桌上呜呜地哭起来。这时,好多同学也是眼含泪花,他们被自己感动了。
没有空洞的说教,有的是真诚的劝说、心灵的沟通。这是极好的教育契机,我不失时机地作了总结:“孩子们,想不到你们的认识如此深刻,你们的感情如此真挚,你们让老师很感动,相信雨辰同学也很感动。雨辰同学,听了同学们写给你的信,你定有很多话要对自己说,能给自己写封信吗?”“能!”雨辰重重地点了点头。
下一周的晨会课上,雨辰声泪俱下地读了他写给自己的信。这其中,有对过去的悔恨,有对父母的愧疚,有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激,更有痛改前非的誓言。教室里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教育的目的达到了。我当众交给雨辰一个任务,协助我做好班级网页。接下来。我又和雨辰父母取得联系,希望他们能抽时间陪孩子上网冲浪,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可以让孩子上绿色网站。
一学年过去了,我们的班级网页精彩纷呈,毕业成绩雨辰名列前茅,自信又写到了他的脸上。所以,请相信孩子们,给予他们自主管理的空间,让他们做一回自己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