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面对金融新形势和经济新常态,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在狠抓“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基础上,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全局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积极发挥全市金融工作牵头、协调、服务和监管职能,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增加银行信贷投放
破解资金要素瓶颈
深入开展银行行长服务企业行和政银企对接活动,认真落实《2019年高邮市银行机构信贷投放考核奖励办法》和《2019年度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任务清单》文件精神,着力通过提高抵押物融资抵押率、推广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推广“银政担”“苏贸贷”“苏科贷”“苏微贷”等创新合作模式、推广无还本续贷业务、推行农村及中小企业纯信用贷款等十六项举措,以更大力度、更优政策、更好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12月末,我市银行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512.56亿元,比年初增加83.04亿元,增长19.33%。贷款增幅在扬州各县(市、区)排名第一,余额存贷比为72.39%,比年初提高5.46个百分点,提前超额完成市政府年初下达的“新增信贷投放50亿元以上和余额存贷比不低于67%”的目标任务。企业在银行的加权平均综合融资成本初步测算为5.65%,较年初下降7.2个百分点。
大力引进金融机构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强化与域外金融机构的沟通和对接,持续推介我市良好的经济金融发展环境,引金入邮,民生银行高邮支行已于今年4月16日正式营业。截止目前,我市金融机构已达66家,其中:银行机构16家(不含人民银行),保险公司31家,证券公司2家,农村小贷公司10家,融资性担保公司3家(国有1家,民营2家),典当行2家,农民资金互助社2家。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银行、保险、证券为主体,融资担保、典当、农民资金互助社和农村小贷公司等类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持续提升,金融市场的活力进一步增强。
深入发展资本市场
推进企业直接融资
以“主动服务、用心服务、保姆服务”、“心到、身到、服务到”的工作理念,积极践行企业“店小二”的角色,创新思路、主动作为。带领华泰证券、海通证券和德邦证券投行部进企洽谈直接融资工作,指导传艺科技公司面向市场再融资6亿元,推动企业优化财务结构;累计带领中介机构走访高新技术企业15家,推动6家企业挂牌材料报送江苏省股权交易中心待审批。目前,我市已有1家企业在深交所上市、9家企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21家企业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挂牌、7家企业正在推进上市工作。优质企业争相上市挂牌,开展直接融资的工作氛围已经形成。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整治民间理财公司
紧紧围绕“防风险、促稳定”工作思路,整合处非小组人员力量,联动工作,通过重点排查、联合检查、风险提示、函告、现场约谈、说服教育、广泛宣传等措施,挤压投资理财类公司的生存空间,对部分不开展业务或者已停止业务的公司劝其更名或注销,促使其早日退出我市。经检查、约谈、教育等措施,我市关注类投资理财公司已由66家降到了36家,金融生态进一步优化。对于生产经营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如弘盛集团等,全力协调,积极争取不压贷、不抽贷,帮助企业渡过发展难关,有力地避免了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强化行业监管职责
促进金融良性循环
积极履行类金融机构监管职责,推动农民资金互助社接入全省统一的农民资金互助社业务监管实验系统。支持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典当行和农民资金互助社等类金融机构,积极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发挥好正规金融机构的有益补充作用,为高邮经济高质量发展多做贡献。截至12月末,全市小贷公司贷款余额8.77亿元,全年累计发放贷款10.14亿元,参加扬州市局监管评级的7家小贷公司中有6家评级均上调,其中2家小贷公司被评为AA级,3家被评为A级;全市3家融资担保公司全年新发生担保业务79笔,担保金额4.01亿元,在保业务101笔,金额4.78亿元,比年初增加1.26亿元,累计代偿2.59亿元,担保费率基本在1.5%以下;2家典当行全年共发生典当业务8笔,金额合计1735万元;2家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股金余额3313.57万元,全年共发放互助金275笔,金额合计3728.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