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抓住机构改革契机,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定不移地优空间、护资源、促集约,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强化引领 调优发展空间
围绕“五个集聚”发展目标,加强空间要素的统筹安排。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以“多规合一”为导向,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估。因地制宜试点村庄规划编制,初步完成全市“4+1”村庄分类、集中居住布点方案和10个试点村庄规划成果,结合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推动零散农户集中居住。统筹考虑生态用地保护、重大项目建设和重要基础设施落地需求,稳步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向上争取规划流量指标10000亩。
系统保护 增强发展后劲
稳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分解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指标12000亩,完成13个乡镇园区储备补充耕地图斑核查建库。充分发挥指标调剂平台激励效应,申报实施占补平衡项目和增减挂钩(同一乡镇)项目661个,实施完成土地整治项目6个,计划新增耕地15744.32亩,创近年新高。全面推进国土绿化,成片造林1.09万亩,建成农田林网2.6万亩,建成省级绿美村庄12个、县级绿化达标村庄100个,修复湿地4500亩,促进了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稳定。
集聚资源 保障发展用地
以“扶优保重”为核心,加强资源集聚与统筹,向上争取用地指标3870亩;全市获批建设用地报件38个,批准用地8039.89亩,征收土地7771.82亩;办理供地219宗、4053.86亩,其中工业项目62宗、1629.21亩,保障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4宗,1095.66亩,实现了应保尽保。加强城市宏观战略研究,编制完成《高邮总体城市设计》,聚焦城市重点区域和重要节点,高质量完成汪曾祺纪念馆、苏州大学实验学校、大小淖河公园景观提升等重点项目规划设计,全年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2个,挂牌成交经营性用地644.2亩。
创新机制 强化发展支撑
提请市政府出台《坚持“亩产论英雄”推进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办法(试行)》,大力推行“增存挂钩”、标准地招商和工业用地“双合同”制度,处置闲置低效产业用地1535.41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233.63亩。协调相关部门对项目准入、指标安排、用地审批、验收发证等多个审批环节精简集成,土地供应时间缩短60天以上。“三调”成果报自然资源部验收。不动产登记全面实现“外网申请、内网审核、现场核对、即时领证”的“线上”服务。高邮基层所服务业标准化省级试点项目成功立项,《基层所标准化建设体系》成为全省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