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教育园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1月30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下习作2作后指导课教学设计及意图
  □  市实验小学  赵洪林

  教学目标:

  1.学习仔细地反复地观察图画,清楚地了解图意。

  2.学习把乒乓球运动员、啦啦队的动作(语言)写清楚。

  3.初步学习运用“写清楚”的标准自改、互改。

  4.在修改过程中体验获得感,减轻畏难心理压力。

  教学流程:

  一、“非诚勿扰”:交流收获和困惑,激发修改欲望

  (一)这次作文我们经过第一次修改,你取得哪些进步?

  (二)那么我们还有哪些难处呢?生:他们怎么打乒乓球的写不出来。

  复习习作3要求: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

  【设计意图】孩子们在前期学习过程中确实已经获得了许多习作的经验,是多么值得肯定和让人欣慰的事情,但他们往往被心头的“难”字覆盖了,因此,我们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体验获得感,放松下来继续啃硬骨头。而“说困惑”就是激起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这个道理。

  二、“一站到底”:看一看,赛一赛,谁说出的细节多

  (一)看乒乓球发球、接发球组图,聊聊他们的动作等。

  (二)看乒乓球比赛视频,聊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设计意图】关于运动员、啦啦队员们的表现,仅通过引导观察一幅图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打乒乓球的经验非常有限,必须想方设法补上这一课。通过组织学习打乒乓球的常识,以及设置情境,让学生亲临现场体验都是有益的积累。课堂上用开展游戏的方式再次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运动员发球、接发球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会大大减轻学生的畏难心理压力,更加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为突破习作的难点做好准备。

  三、“遇见你真好”:对照思维导图集中修改一篇草稿

  (一)学生读作业单上的习作。

  今天,我校举行了春季乒乓球比赛,乒乓球台边,我们三(3)班的王丹和三(1)班的李欣上场了,王丹穿着红色运动服,李欣穿着黄色运动服。我们啦啦队也围到了她们身边。比赛开始了,第一局黄队胜,第二局红队胜。现在是第三局,比分是10:10,最激烈的时刻到了,结果居然是黄队胜了。(作者:顾雅乐)

  (二)交流习作的毛病。

  师:同学们,顾雅乐同学已经写清楚了哪些内容?生:她写清楚了时间、地点……

  师:我们再来听听顾雅乐同学的声音,你觉得草稿里还有什么内容没有写清楚呢?顾:运动员、啦啦队的动作(语言)没写清楚。

  (三)讲解学生共同的毛病:如何把运动员、啦啦队的动作(语言)写清楚?

  1.指导观察图画中两名运动员的动作。

  2.指导观察啦啦队员们的动作、语言。

  (四)复习常用修改符号:删除、添加、对调等。

  (五)展示修改成果,抓住“动作、语言”重点点评。

  【设计意图】在前一个板块模拟仿真练习的基础上,针对“把动作写清楚”的难题展开有的放矢的训练,引导学生将前前后后习得的知识、技能实现主动建构,形成新知识、新技能,以突破本次习作的难点——把运动员、啦啦队的动作(语言)写清楚。

  四、“我型我秀”:修改自己的草稿

  (一)生修改,师巡视,相机指导。

  (二) 展示修改稿。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课堂对话、讨论、互改等三个评价板块的设计,学生的习作经验得到了一次次有意义的建构,那么用什么方式来判断学生掌握“新知”的程度呢?这里设计了一个新的课堂评价板块,通过“自改”以及展示“自改”成果的过程,调动“自评”“师生共评”“生生互评”评价方式,让学生习得的知识、技能在举一反三的迁移中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表达,让学生从中体验到饱满的获得感。适时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语文生活。

  五、课堂总结

  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图画,再恰当运用一些词句,就能把图中运动员、啦啦队的动作(语言)清清楚楚地写出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教育园地
   第04版:特别报道
三下习作2作后指导课教学设计及意图
听《青山不老》一课有感
如何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欲
哑巴爷爷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我家的不速之客
寻年味
高邮报教育园地03三下习作2作后指导课教学设计及意图 2020-01-30 2 2020年01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