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未亮,母亲就急促地叫醒曾双:“曾双,曾双,快起来,快起来!”
曾双一骨碌翻起身,努力睁开惺忪的双眼,一看手表,焦急地说:“啊,都5点了!”他三下五除二穿好衣服,急急忙忙推上自行车就往外走。
“吃点东西再走吧。”妈妈在后面拉着他说。
“来不及了!”话未说完,曾双已骑上车匆匆消失在黑暗里。
曾双是一名医生,1987年分配在临泽医院工作。从临泽到家没有直达班车,回家一趟很不方便。工作几个月,刚积攒了一点钱,他就赶紧买了一辆自行车。只要有时间,他就骑车回家看看妈妈。晚上下班后骑回来,早上一大早再赶回去。在单位,他心中挂念妈妈;回到家,心里又放不下病人。
从家到单位大约有80里路程,全程总共要2个多小时。骑的次数多了,曾双对每一段路心中清楚得很,哪一段该花多长时间,都心中有数。
曾双工作很认真,从不迟到,即使家离单位这么远,他也总是赶在7:30早上交班前赶到单位。
5:10,他已骑到了澄潼桥,仅花了一刻钟的时间,比平时快了2分钟。他比较满意。
澄潼河南起北澄子河,北至子婴河,全长约50多里,是曾双骑行路程中最长的一段。曾双瞪大双眼,紧紧注视着前方,借助微弱的星光疾速骑行。突然一条黑影从堤旁窜上马路。曾双双手猛勒双刹,车子死死地钉住了。前车轮与那黑影只差毫厘。随着刺耳的刹车声,接着就听到一声凄惨的猫叫。原来是一只野猫。好在是一场虚惊,没有撞着。曾双长长地舒了口气。
曾双继续骑行,他双脚用劲蹬踩,车轮飞速地旋转着,路直哧哧地向后滑去,路边的树木也在身边飞快地向后擦过。曾双猛踩了10几分钟,感觉到双腿酸胀,额头和后背也开始冒汗。他稍缓了一下,但时间紧,又赶紧加快了速度。
5:25,曾双骑到了龙虬庄遗址。
5:42,曾双骑到了张轩。
一段一段骑过,所用的时间都比平时要少。但曾双不敢懈怠,仍在匆匆骑行。
6:05,曾双看到了前方路边的灯光。他知道这是从周山桥东北端的烧饼店发出来的。这个店是一对老夫妻开的。曾双在这条路上骑行得多了,常在这里买烧饼,跟老夫妻已成老熟人了。有时遇到他们病了,还给他们看过病。
一个小时的快速骑行,这时看到烧饼店的灯光,曾双感到又饿又累,肚子在“咕噜噜”地叫。他跟往常一样,将车停在店门口,脚支撑在地上,喘了喘气,然后向店内大声喊,“大爷,两个烧饼。”便伏在车把上趁机缓缓劲。
“来了,早给你准备好了,插酥、甜的。”老汉递上两个热烫烫的烧饼。
“啊,都做好啦!”曾双接过两个黄灿灿的烧饼。烧饼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咬一口,脆酥、焦香。
“昨天下晚看到你骑车回去,就知道今天一大早你要赶回去上班。”
曾双三两口就吃掉大半个烧饼。大妈从店里端出一碗水,“孩子,慢慢吃,慢慢吃,别噎着。喝口水。”
曾双接过水,一口气喝完,连说“谢谢”。看看时间,另一只已来不及吃了,赶紧骑车上路。
东方发亮,渐渐地看清了路面。石子铺成的路凹凸不平。刚才天黑,为了安全,曾双尽量骑行在路的中间。现在天已亮了,就沿着路边一条狭长的地带骑行。这是一条宽不足10厘米的路面,在石子路面与路边草地的接壤处,是下雨时路面的泥浆随雨水流向路边,在边缘处受到草根的阻挡,泥浆沉淀下来,形成的一条平坦地带。这里,没有凸起的石块,没有凹坑。在这窄窄的条带上骑行,没有阻绊,平稳舒坦,直驰向前。这是曾双骑行得多了才发现的秘密。
村庄苏醒了,人声、犬叫、鸡鸣,不绝于耳。一辆手扶拖拉机在前面“突突突”地开着。曾双加把劲,赶上了,超过了,不一会就把拖拉机远远地甩在后方。
终于骑完了澄潼河路。曾双看看手表,时间是6:40,他放心了,7:20前肯定能赶到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