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4月16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汝栩交友
  □  陈其昌

  杨汝栩,老文教的人并不陌生。他出身杨家巷的名门望族,是杨八房中杨四房遵时之子,亦是汪曾祺生母的嫡亲内侄。他的人生轨迹简言之:上中专,参军参干,考上中国人民大学,上学一年后被打成右派,1960年又摘掉“帽子”,次年下放到安徽蒙城劳动,后在蒙城师范、一中教书。1983年调回邮中工作,十年后退休,又一个十年后,81岁的他走了,走在一个炎热的夏天。

  我无意写他这本人生大书,只想从他的交友角度说说他的为人。什么是朋友?杨汝栩有他自己的诠释:“说得来的是朋友……世界很大,但是真正说得来的好像并不多……我自信我有许多历久不衰的好朋友。”他的朋友众多,上至市里领导,下至斋夫(工友)学生,旁及声气相投的吾侪之辈,他视亲戚也为好朋友。他病危之际,曾叮嘱他夫人陈素萍:“你把文章交给丁明刻成光盘后,交给我的朋友朱延庆、陈其昌等人,请他们帮助编成一本书,编好问世,我就心满意足了。”他的这个遗愿实现了,朱延庆看了文、写了序,我和任俊梅编好了书。

  坦然直率待官员。杨汝栩年轻时自称胸无芥蒂、口无遮拦,或自豪得意,或好为人师。他教历史,精俄文,懂英文。回到高邮后,对文史方面以至店招牌的用字,都有直言。汪老子女为其父出版了《汪曾祺书画集》,大概印了两三千册,给了家乡800册。杨汝栩得知后,专门致函时任市委宣传部长的刘金鳌,直言不讳,大意是,至于赠送分配方法,按官员、公关需要、友情亲疏分配,他也不会感到过分惊讶。他又言及侄儿杨鼎川是研究汪曾祺的学者,对此画册爱不释手,“似乎比起那些‘风马牛不相及’的官员们更应当得到一本”。是因为“杨鼎川身为佛山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其官位比县里的局长、乡镇党委书记大吧。”“至于我嘛,虽是鼎川叔父,但不是官员,那就另当别论了。”“多年蒙你不弃,对我以朋友相待”,故写信时“没有战战兢兢斟酌字句,倘有冒犯之处,尚希海涵”。我以为杨先生言之有理,其时,连县委主要负责人都不知汪曾祺是高邮人,临政莅事者的政绩不会从汪老身上体现。再说,刘部长与杨先生是多日老交,日后自然会送上一册。刘部长还主持了汪曾祺半身像的雕塑工作,事成,汪老子女认可。杨先生又有微词:“这位老兄像是没有喝过酒的神态萎靡。”又是他说对了,日后有汪迷来访,亦撰文言及此事。

  平等相待对工友。杨汝栩出身大家,童年时代穿着讲究,连看城门的“二黄”对他也不敢怠慢。他从小就平等待人,上景家桥小学时,斋夫(工友)陈淦泉就是其中一位。“他是学校唯一的校工,打铃、扫地、修冬青、跑腿,给教师打洗脸水,为校长买早茶,学校并不发他工资,准他在校内做小生意,弄些红枣汤、薄荷糖、凉粉、荸荠等吃食卖给学生,觅些蝇头小利维持生计。他老婆是个白白净净的女人,对人和气,对待学生就跟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多么平等,多么和谐。如果杨先生是个纨绔子弟,对工友能有这样的好感吗?

  以诚待人处朋友。当年,我在县委统战部任助理秘书,因落实统战工作政策,多次走访杨汝栩的家。他家院子不小、朝南三间或四间。其时,木香花刚栽不到两年,藤蔓已经爬上南墙,冒出嫩绿的细芽。我们根据政策规定落实了杨家房产,又从杨氏家族的兴衰谈到县里的沧桑。一回生二回熟,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他说,老陈啊,我们把该写的文章要写出来,总不能带到棺材里去。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注汪研会成立以后干什么。有时点击“汪研”,指明方向,切勿搭花架子,使“汪研”成为空壳子。现摘录要点如后。他说汪曾祺文学馆充其量只是个图片展览室。“必须坐下来做些研究工作。不能像前几年炒秦少游一样,十几年过去了,什么成果也拿不出来。”“搞这个‘馆刊’是个好事,但是不能像褚元仿所说的‘虎头蛇尾’。”这些批评是对的,但我也坦诚地对他说,每期寄给文化名人、高校图书馆就有四五百份,而杨汝纶及其子鼎川那里也都寄了“馆刊”,杨鼎川的稿子还连载哩。他也爽快地说,错怪你啦!

  他去世后,我们为他编的书,名为《杨汝栩文集》,几乎囊括了他发表和供家人内部传阅的文章。他的作品文笔自如、语言朴素,其知识性、存史性、地域性丝毫不亚于当代守望家乡的作家,与他的为人一道,像杨家院子里白色的木香花,繁花点缀,光照人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专版
钱不是问题(小小说)
杨汝栩交友
怀念加餐
养猫
装修工老刘
高邮报副刊03杨汝栩交友 2019-04-16 2 2019年04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