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攻坚克难,促进财政增收。一是做大收入总量。依托综合治税平台,注重财税沟通协调,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税源的管控,全年完成公共预算收入36.8亿元,同比增长12.8%。二是提高收入质量。严格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通过加大税收依法收缴力度,优化非税收入征缴,全年税占比达86.4%。三是积极向上争取。注重与上级财政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上级财政投资方向和地方可争取空间,提高向上争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全年帮助部门及企业争取各类资金22.5亿元,争取省财政债劵资金14.06亿元。
致力财政创新,服务实体经济。一是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全年帮助企业使用发展资金180笔,成功转贷13.87亿,引导银行发放金融实业贷31笔,计1.29亿,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二是积极服务企业发展。落实兑现各项优惠政策近2亿元;组建园区企业投资基金等15支基金,全年投资各类项目22个,直接投资金额为5.2亿元;启动不良资产收购,累计出资1.3亿元收购6家银行28笔不良债权;完成走四方旅行社和登峰投资基金国有股权挂牌转让;完成国有担保公司组建工作,构建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规范PPP项目管理,强化风险控制和支出责任监督检查,受到江苏省省政府表彰,并获得专项奖励1000万元。三是提升“双创”服务水平。对照三年行动计划分年目标,不断提升 “双创”载体空间的承载能力和创新活力。形成财政融资支持、产业特色小镇、物价收费正负面清单、食品快速检测、波司登总部经济落地等五大亮点特色。
合力保障民生,精准政策惠民。一是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出台《全市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实施意见(试行)》,以财政资金为引导,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和信贷资金投向现代农业建设,全年共发放各项涉农补贴资金1.33亿元,建设农桥117座。二是社会保障力度增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支持就业政策,提高民生保障标准,将城乡低保由每月585元提高到630元,切实提高困难群众生活水平。聚力聚焦最贫困家庭,累计筹措帮扶专项资金2367万元,安排精准帮扶资金422万元,对口援青、援藏、援疆合作1500万元,推动脱贫攻坚政策落实走在前列。三是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实施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和“263”专项行动,全年安排生态补偿专项资金21126万元,用于化工企业关闭、砂石码头关停、围网养殖退水还湖等生态修复工程建设。
着力防范风险,规范财政管理。一是加强债务管控。出台《高邮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从制度上规范融资行为,遏制政府隐性债务发生。二是加强财务监管。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规范补贴和考核奖励发放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财务行为,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资金绩效,为财务人员参与经济活动保驾护航。三、加强国资监管。编印《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相关政策法规汇编》,加强企业财务监管,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探索建立大额到期债务预警机制,指导企业做好债务风险研判等工作。四、加强采购监管。在政府采购扩面增量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公共服务项目采购,全年实现采购规模46198万元,资金节约率达14.15 %,节约资金7614万元。
追梦2019
深化财政创新,激发增收势能。一是继续紧抓税源分析,积极创新思路补齐短板,主动挖掘潜在税源;强化督促监管,保证税收均衡入库;发挥综合治税平台作用,加强纳税甄别,防止税收流失,确保完成市人代会通过的收入目标。二是加快投融资创新,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全年计划投资项目15个,计划新增担保余额1亿元,收购低效(不良)资产5000万元。三是继续发挥PPP模式作用,引入市场机制,加快省道333东延工程、高邮市镇级污水处理改扩建等项目的推进速度。
优化企业服务,增强发展动能。一是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引导民营企业强化造血功能,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加强服务企业力度,经常性开展入园进企摸底调研,制定合理有效的支持方案。根据我市企业特点,指导企业积极申报专项资金,推动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深度推进财金融合,进一步扩大企业发展资金使用范围,全年帮助企业成功转贷10亿元以上。大力推行“金融实业贷”,力推不动产抵押增信担保和应收账款质押及项目设备抵押担保,全年帮助企业新增贷款额度1.5亿元,新增担保余额1亿元以上。
强化财政管理,提升服务效能。一是加强财政预决算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帮助东部乡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严密监控乡镇园区负债,建立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二是继续规范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推动我市财政资金监管更加规范化、精细化、全面化,把财政资金监管作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效益、防范财政风险的重要抓手。三是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扩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范围,50万元以上的项目全部实施绩效评价,选定3个1000万元以上支出项目纳入重点绩效评价,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四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在去年5个单位内控建设试点的基础上,今年组织各单位强化风险评估机制建设,查找本单位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全面加强内控建设。
活化财政文化,培育干部贤能。一是引领大家坚守文明底线讲规矩,弘扬奉献和服务精神,始终保持精打细算、严谨务实、甘作嫁衣的职业精神。二是将财政文化工作与业务工作合力规划,通过“财政讲堂” “微党课” “大走访”等形式,大力推行“四德教育”。三是加大文明城市创建投入力度,认真组织干部职工进包干路段、创建网格开展志愿服务,到临街门市宣传“门前四包”工作,参与文明交通劝导执勤工作。全面提升单位文明程度,进一步增进广大干部职工发展财政、建设高邮的自豪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