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竣工
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进一步治理淮河骨干工程项目。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江苏段)于2011年10月开工,历时7年,2018年12月9日正式通过水利部淮委组织的竣工验收。
该工程自洪泽湖三河闸至江都三江营,全长157.2公里,主要任务是通过实施堤防加固、病险涵闸除险加固和河道疏浚、切滩等工程,达到设计行洪能力12000立方米/秒。其中,涉及我市的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建设内容主要有:河道工程、堤防工程、建筑物工程、防汛道路工程、影响工程和征地拆迁等,工程概算总投资约9.917亿元。2018年5月,由市水利局组织实施的江苏省境内扬州市工程新老王港漫水闸拆建工程荣获“江苏省水利工程文明工地”称号。
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江苏段)工程完工后,可承泄洪泽湖以上淮河流域15.8万平方公里来水的70%以上,同时还可承泄三河闸至邵伯湖6633平方公里区间的行洪,成为淮河下游极其重要的泄洪通道。
高邮建成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县
2018年11月30日,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创建工作考核验收组来邮,对我市创建工作成效进行考核验收,一致同意我市通过考核。
近几年来,我市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目标,以加强制度建设为核心,以增强节水保障能力为重点,以强化节水全过程管理为依托,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我市不断完善创建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工作方案,严格制度落实,强化宣传教育,着力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同时,实行区域用水总量控制,严格执行地表水用水总量、地下水开采总量、水功能区纳污总量和取水户取水总量等“四个总量”控制体系。至2018年底,全市建成41家节水型企业,其中省级节水型企业18家、高邮市级节水型企业23家;全市规模以上重点用水工业企业114家,节水型企业建成率36%。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成率为48.68%。节水型居民小区建成率35.34%。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圆满收官
2018年,我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顺利通过省水利厅组织的技术评估和行政验收。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面临水时空不均、水效率不高、水污染严重、水生态退化四大问题。2013年,经积极申报,我市被列入全省首批县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四年多来,我市紧紧围绕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统筹城乡水生态文明共同建设,统筹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协调推进,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以饮水安全为重点,完善水安全保障体系;以合理利用为原则,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以减污活水为抓手,打造水环境保护体系;以爱水惜水为导向,构建水生态保护体系;以亲水近水为基础,发展水文化景观体系;以节水护水为目标,规范完善水管理体系,构建起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管理“六大体系”,并在实施八项重点示范项目建设、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服务于民等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落实“六大体系”任务与实施“八项工程”,我市“一河一城、二廊三区、五景多点”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基本形成,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一步凸显,成为名副其实的“河湖安澜、节水高效、碧水畅流、良性循环、文化传承、管理规范”的水生态文明城市。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推进
2018年,我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各乡镇(园区)全部成立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了对全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全年新增农业水价改革面积65万亩,累计完成75万亩,实施农田灌溉节水工程8500亩,实现高邮灌区灌溉面积水价改革全覆盖。
在上一年度全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10万亩的基础上,2018年,市水利局联合物价部门出台了《关于下达全市各乡镇(园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业用水指导价格的通知》,粮食作物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价,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和水产养殖达到运行维护成本适当盈利水价;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进一步发展,全市以乡镇为单位成立了13家农民用水户联合会,实现全市耕地面积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全覆盖,累计新增农业水价改革面积65万亩。同时,以2018年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和2017年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项目为依托,分别实施农田高效节水低压管道灌溉工程0.43万亩和0.4万亩,累计完成工程投入2055万元,使我市农田节水灌溉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616上升到0.622。为调动积极性,我市还从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中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全市高效节水灌溉设施的奖补建设,充分调动了社会资本投资。
文明创建工作向纵深推进
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涉水工作的牵头部门,今年以来,市水利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城河管护及城市河道主题公园等重点建设任务,集中力量、精心组织,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牵头城河管护方面,市水利局提请市政府办出台了《城市河道长效管护实施方案》《京杭运河东堤风光带长效管护实施方案》,对相关成员单位就城区42条城河、京杭运河东堤风光带管护职责做了明确的分工,并建立了牵头机制、交办机制、会办机制、督考机制,形成城河管护工作会议纪要29份,发出书面交办函32份,清除17条河道毁绿种植近万平方米,整改污水溢流口20多处。
在网格化管理方面, 按照创建目标任务分解表要求,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戗牌、宣传栏、简报等载体大力开展公益广告宣传,对网格内路段沿街91户企事业单位、居民和个体业主,集中开展“门前四包”规范化整治,组织6个下属单位参与交通岗执勤,累计出勤900多人次。
此外,大力推进文明创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主要实施了腰庄河综合整治工程、老城区常水位运行工程和城市河道公园建设,为打造“整洁、有序、文明、优美”的城市环境,作出了水利人的不懈努力。
河长制湖长制工作领跑扬州
在2018年扬州市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核中,我市各项指标均取得较好成绩,在扬州各县市区中位列第一。
2018年,市河长办、水利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先后建立了“一河一档”,编制了《河长工作手册》和“一河一策”,出台了联系部门(河长助理)主要工作职责和履职办法,使“河长+联系部门+河长助理”工作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此基础上,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263”专项行动等,积极推进海潮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镇级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工程建设,对重点河流入河排污口进行调查摸底,从源头控制对河湖水质的污染;配合相关部门完成高邮湖清淤筑岛方案规划,并积极推动落实;实施退养还湖工程,开展渔业增殖放流、人工调控水生植物等工作;切实加强环高邮湖水域船舶整治和渔船停泊点建设;加强重点水域污染隐患的联动治理和跟踪治理,对京杭运河西侧的助剂厂和高邮北港南门协鑫码头实施了关闭,并清除京杭运河沿线两岸的固体废物,全面完成了扬州市级河湖“三乱”问题整治。
与此同时,着力打造市镇村三级样板河道,对澄潼河进行管护提升,对横泾河进行综合整治,把两条河道打造成河道治理的范本、河长制工作的范例、生态河湖建设的范式。 此外,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水环境质量监督,向36名青年河长和15名社区河长颁发了“民间河长”聘书,起到了1+1>2的督查效果。
依法治水管水迈上新台阶
2018年,市水利局在创成省法治水利示范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水利管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有效建立起“管理规范、决策科学、自我约束、公正透明、高效廉洁”的运行机制,为全面推进依法治水、依法管水,深化水利改革,落实水利惠民各项举措等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为进一步强化依法治水工作,2018年市水利局制定出台了《关于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备制度》、《高邮市水利局党组议事规程》等,形成重大决策集体研究会商制度,对涉及发展规划、行政许可、重大项目投资建设决策前,都由法律顾问把关,实现了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依靠法律手段管理转变。同时,健全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应急、问责机制,确定标准化权力事项168项,编制权力事项办事指南172份;通过问责,强化行政责任,促进依法行政,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全年对工业集中区、集镇河道等水事违法行为易发区域、重点区域巡查709次、出动巡查2096人次,查处违法案件36起,封填违章凿井10眼,拆除违章建筑645.4平方米、违章种植28亩,迁移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各类船只21条,关停企业1家、大小码头8处。此外,市水利局积极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契机,开展涉水法律法规宣传,常年开展“六进”活动,并积极参加水利部、扬州水利系统水法、宪法知识网络竞赛100多人次,营造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水利法治环境。
城乡供水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为全面提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2018年,市水利局提请市政府制定实施了《高邮市二次供水管理办法》《城市备用水源切换处置预案》,组织牵移城区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住家船,彻底解决遗留多年隐患。加大城乡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83亿元实施东北片区域供水升级改造工程,将润邮公司三阳河取水口调整至大运河,扩建司徒净水厂至6万吨/日(远期9万吨/日),投资5600万元完成城市二水厂10万吨/日深度处理改造工程;投资6800余万元实施高邮湖城乡备用水源工程,在运河东堤马棚段,通过顶管在高邮湖设置备用水源取水口,取水量达20万吨/日,与京杭大运河主水源实现“切换”,为城乡水厂备用水源取水安全提供“双保险”,城乡供水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使运东地区70多万市民喝上安全水、优质水。
城乡水环境焕然一新
2018年,市水利局将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纳入“263”专项治理主要工作内容,大力开展城乡黑臭河道整治,全年落实整治城乡黑臭河道18条。大力开展城乡污水治理建设,完成海潮污水厂改扩建提标升级工程,使污水处理能力由原5万吨/日提升至6万吨/日,出厂水提升至一级A标准;完成临泽、三垛、卸甲三座每日3万吨中心污水处理厂建设,建设污水提升泵站16座,铺设污水管网148.5公里;推进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建制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0个。
在清水活水方面,主城区河道常水位工程全面完成,对琵琶洞实施改造,扩大下游河道生态活水;沟通长生大沟使蝶园大沟活水长流,消除蝶园大沟常年黑臭;在琵琶河设置截污管道,使周边居民生活废水不再入河;在嘉禾路等处铺设污水分流管道,疏通污水管道,消除元沟子河、大寨河、新沟河等区域溢流口污水入河现象,大大改善了城区河道水生态环境。
向湖战略展现新作为
2018年,市水利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功成不必在我,有我必定成功”的担当精神,统筹处理好水利建设管理与服务全域旅游的关系,实现创新服务新突破。
一直以来,在淮河入江水道周边开发建设都是被明令禁止的行为,而发展全域旅游又离不开项目建设。为破解这一难题,市水利部门围绕省委娄书记对高邮湖开发的指示精神,联系省厅专家,迅速制定3套方案,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并多次与上级主管部门充分沟通交流,将高邮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对促进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同时,积极服务高邮湖、运河西堤风光带建设,协调做好高邮石工头避风港二期、菱塘小埝渔船避风港、S333特大桥匝道和“湖滨花海” “湖上花海”建设项目、南关坝遗址展示工程等涉河涉湖项目建设,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助力全域旅游发展。此外,积极协助相关部门举办大运河马拉松赛、第八届横渡高邮湖游泳比赛、高邮湖马头庄铁人三项半程赛、七夕“好事成双露天音乐节”、第三届高邮湖大闸蟹旅游美食节等重大涉湖、渉河活动。此外还为高邮湖大闸蟹养殖示范基地、大运河森林公园、渔港等后续项目建设进行了先期选址可行性调研,研究高邮湖亲水观光平台项目可行性,并提出了公共设施“顶层设计”初步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