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在其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学何以成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必须要从中医药核心理论讲起。中医药理论形成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是中国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体现了中国先人的智慧和中华民族的文明。中医之魂在中医经典著作中,《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是公认的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中医之精华在经方,经方是先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260首方剂,是中华民族先辈们长期反复治疗疾病的经验总结。经方组方严谨,药简力宏,配伍精当,药效非凡,是中国古人1800多年来防病治病,并且是用人体试验结果证实有效的经典方剂,为中华民族子孙的身体健康和代代繁衍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中医药是古人研究人体生命的科学,理当归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是古人研究人体生理和病理变化规律总是置于人所处的自然环境下,天地的变化对人体每时每刻都产生影响和变化,人所生存的社会环境也无时无刻地对人的情绪和心境乃至疾病产生影响,因此中医药理论也打上中国古代社会科学的烙印,闪耀着中国古代哲学、天文、地理学等诸多文明的亮点,运用承载中医药理论精华的经方,不但能治现代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疾病,也是能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习主席“钥匙”之论何其重也!中医药的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期,《中医药法》是新时代的第一部发展中医药的法律,贯彻和实施《中医药法》在中华大地兴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将中西医并重作为新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的重要内容,提出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二是将发展中医药纳入卫生健康相关规划,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深化改革;四是积极落实中医药法在放宽市场准入、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科研能力和开展国际合作的内容,做好中医诊所备案管理,统筹考虑中西医学人才培养规划,鼓励中医药科研创新,并将中医药纳入“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发展国际化。
经方普遍认为是东汉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记载的方剂。后世尊称张仲景为医圣,千百年来历代医家研习《伤寒杂病论》的工作从未间断过,从中汲取和挖掘医圣仲景所传授的中医治病之道和中医治病之术,中华大地历代名医辈出,杰出的中医学家无一不是从研习《伤寒杂病论》之路走过来的,无一不是从运用经方而取得最佳的临床疗效的。因此,笔者认为中医从业医师要想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中医临床治病疗效,必须要研习经典,运用经方,推广经方。广大中医爱好者从零基础完全可以学会《伤寒杂病论》,唯有不断研习,唯有持之以恒。运用经方可解除患者痛苦,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增强自我防病治病意识,强化自我保健养生思维。
笔者大力提倡让经方走进医院、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让经方成为走进大众的经典,因为经方是中医药中经典的配方,经方药简力宏,配伍精当,疗效卓著,经方能治百病,经方易学易会,经方之门人人可入,经方是完全可以成为走进大众的经典。
作者简介:
蒋茂剑,主任中医师,工会主席,高邮市政协委员,高邮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9年,擅长治疗肾脏病、内分泌与代谢病及其它疑难疾病,充分运用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经验,充分发挥古代经方治病的疗效,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治病指南,融会中医西医两套治病方法,临床疗效明显。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曾两次获得高邮市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