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教育园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6月28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听课有感
  □  陈其昌

  今年“六一”儿童节,我陪无锡市广丰中学陈庆丽(我的女儿)等十多位语文教师在汪曾祺学校听课。讲课的老师乔淼教的是汪曾祺的《葡萄月令》。一节课的工夫,乔老师始终扣住课文的重点,即,一是品味语言之美,二是抒发作家情怀,带着对课文及作者的爱,讲得那么投入、自然、生动,让我在离开语文教学课堂43年后,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知,新的感受;加之,又听取了广丰中学老师私下的议论,确认乔老师讲课可用一个字概括:“妙!”

  妙就妙在突出课文的重点。《葡萄月令》是一篇抒情优美的散文,教者引领学生通过品味语言,让学生知道有一种语言叫淡雅,即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也是汪曾祺写散文的本意)。“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九月的果园像一个生过孩子的少妇,宁静、幸福,而慵懒。”等等。教学通过多媒体标明,或口授,或提问,引领学生走进汪曾祺的平常而多彩的语言天地,沁人心肺。

  《葡萄月令》的作者在文中没有直抒胸臆。教者通过抓住葡萄、劳动场景、劳动者(包括作者本人)三个环节,将很累的活写得很平常,将很通常的劳动场景写得很自然。教者抓住了上述三个环节,推出了被打成“右派”、下放张家口劳动的汪曾祺的随遇而安理念、当一回“右派”是“三生有幸”的情怀,活灵活现地彰显在教课的氛围里,绽放在学生的心扉中。

  采取多种授课形式,关注作者的修辞手法与口语、短语的运用,这是教者讲课的另一“妙”处。

  文章的内涵是读出来的,也是悟出来的。课堂上,有齐声朗读,有分组朗读,还有分男女生的朗读,以及分组讨论。在学生阅读全文后,按照月令顺序,让学生朗读有关章节或重点词句。比如写一串一串的葡萄“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先让男生读,要求女生将食指放在嘴前,发出“嘘”声,后又置换为女生读,男生作同样状。这是上语文吗?简直是在演情景剧。在读到“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待着”的时候,让学生双手向前作舒展状,是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拟人化的活用、有效。又如将葡萄比成“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水晶,黑的像黑玉”,弥漫着诗意的美,似乎这些雨后的葡萄令人嘴馋,可是,到了明天,这些“你全看不到了”(因为要喷药了),此时,学生发出了笑声,教者也笑了(整节课教者都十分轻松、自然)。

  在讲到课文的文风平常和口语平淡即苦心经营的平淡时,教者要求学生先用普通话读,后用高邮话读(学生笑声),平常、淡定便随着文中的水滴滋润心田。教者还要求学生以拉家常的形式来讲一个身边的故事,做到口语化,语言也简练。课堂上还就一些章节进行小组讨论,我特地移位前靠,学生就着课文真的在讨论,此着不虚,非花架子也。

  我在评议会上也对乔老师提了一点建议。教课时选用的演示背景图是找来的一幅《喜看秋来果满枝》,如果用汪老自己画的葡萄(现存汪曾祺故居)就更好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教育园地
   第04版:专版
   第06版:专版
   第07版:专版
   第08版:特别报道
听课有感
《青青草》,师生最忠实的朋友
数学也需阅读
慈爱的春风
我最爱唱的一支歌
家有烦心事
这,一点也不“酷”
高邮报教育园地03听课有感 2018-06-28 2 2018年06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