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从生活中来并应用于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人民币。课始通过提问,让学生说说在哪里用到人民币,唤起学生对人民币生活经验的回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在动手实践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人民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化的数学知识需要学生动手试一试,体会数学的乐趣。
1、认一认
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人民币,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你已经认识哪些人民币?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都接触过人民币,对人民币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认识,通过找出认识的人民币,向其他同学介绍,让学生在交流中互补,在讨论中学习。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和小组交流中,养成善于交流和观察的好习惯。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民币上的数学和元、角、分单位,这样学生对人民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分一分
数学学习是一个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过程。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学生喜欢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学生认识了人民币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人民币分分类。学生一般按元、角、分分类,或分成纸币和硬币。分类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3、换一换
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突破学习难点。教学人民币单位之间的关系时,通过同桌的合作交流,采取换钱的游戏形式,进一步体会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学生在换钱的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体会了知识的来龙去脉,特别是不同的换钱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从多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
4、用一用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当学生认识人民币后,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购物场景,出示货架,书签1角、铅笔2角 、尺3角、橡皮5角、小刀 8角。学生四人小组,一人充当售货员,其他为顾客。学生在购物活动中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今天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有用的数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认识了人民币,还会用人民币来购买文具。课后可以陪爸爸妈妈去购物,试着自己去付钱。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价值,体会数学的作用,培养对数学的情感。此外还提醒学生养成爱护人民币和节俭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