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制砖头的过程吗?先要选好上等的黄泥,用大钢丝筛子筛一下,将小瓦砾、泥块等杂物筛去,晒干;接着用水和拌,用锹或木棍将泥掏得均匀后,切成一块块,用手掼来掼去,叫“掼坯”;然后用木板制成的小木模将泥块切压,就成了砖坯;晾一晾,进窑烧制,还要定时窨水。不窨水的坯烧成的是红砖,窨水的坯烧成的是灰砖。土窑烧的是柴草,轮窑烧的是煤炭。七八天后,一窑砖就烧制成功了。
小胡与小丕二人同在一家工厂做车工,两人是邻居,在小学、初中、中专都是同学,又同时进入同一工厂、同一车间工作,真是情同手足,亲密无间。二人平时生活较为懒散,隔三差五地迟到或早退,下班后喜爱打扑克,有时到凌晨一两点钟,第二天上班时就没精打彩,有时甚至打瞌睡,因此,产品的质量就会出问题。车间主任找他们谈话,小胡与小丕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全部承认,从不辩解,好不了几天,老毛病又会重犯。车间主任对于小胡、小丕犯有同样的毛病很自然地说道:这两个人真是一道坯。
“一道坯”是江淮方言中的词语,是指两个及以上的人有着相似或相同的毛病,如同一个模子压出来的砖坯一样,这是贬义词。
小胡与小丕这两个人也有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为人处事真诚、憨厚、正直。一天,上班时间过了半个小时,车间主任见他们还没有到,好生奇怪,便打他们的手机,无人接听。又过了10分钟,二人急急忙忙地赶来了。只见二人全身像落汤鸡,脸上黑一块、红一块、白一块,衣袖也被烧得缺边少角。原来他们在上班路上看到一座居民楼失火了,便主动停下来同消防队员一道投入救火行列。二人几次冒着大火入室驮出几位老人,直到大火基本熄灭时才离开。车间主任见此情状,笑嘻嘻地竖起大姆指:真是好样的。
在全厂职工大会上,厂长大大地点赞了小胡、小丕不畏艰险、出生入死的英勇精神,他们为全厂争了光,是全厂职工学习的楷模。厂长说到了“楷模”,接着发挥了起来:过去我们对他们身上存有的习性看不惯,说他们是“一道坯”,一个模子压出来的;现在看来,他们两个青年人的坯子总体上看是好坯子,只要去掉些许杂质,这坯烧出来的肯定是好砖。
从那以后,小胡、小丕真的改掉了以前的不良习性,勤奋、认真地工作,都成了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