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大同学也有不跑警报的,据我所知,就有两人。一个是女同学,姓罗。一有警报,她就洗头。别人走了,锅炉房的热水没人用,她可以敞开来洗,要多少水有多少水!另一个是一位广东同学,姓郑。他爱吃莲子。一有警报,他就用一个大漱口缸到锅炉火口上去煮莲子。警报解除了,他的莲子也烂了。有一次日本飞机炸了联大,昆明北院、南院都落了炸弹,这位郑兄听着炸弹乒乒乓乓在不远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图书馆旁的锅炉上神色不动地搅和他的冰糖莲子。”
“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汪曾祺《跑警报》)
我们跟随着汪老,或追忆昨夜星辰,或走进古典的黄昏。
连岳说:“阅读路途中,每一个岔路口,都站着一位圣人,这是多么美妙的旅程。”同样,我们能“认识”汪老,是一件多么让人幸福的事,找到安放得下心灵家园的居所,驭沉闷于轻盈。一句话,品味生活。这位可敬可爱的好老头,让我们通过他的文学作品跟他近距离地接触,谈笑间差不多三十个年头了,大凡你喜欢的,他都能提供给你。他要说的,永远意犹未尽,“晋人风华不染尘,花自飘零水自流”。像这样能开风气之先的长者,如今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已经相当奇缺了。他的散文与小说并没有特别的分别,都是一样地跟你我讲故事,只不过,小说的情味馥郁,散文的情味趋于淡雅吧。我们要品读、品识的是他的真,以及与我们心心相印的物之菁华。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我喜欢《跑警报》,喜欢两位人物的淡定从容。汪老在他磕磕绊绊的一生中,也做到了淡定从容,终得以铅华洗尽。有人说他的作品中谈吃吃喝喝的多,忧患意识少,其实未必。我们从他笔下,对巧云、十一子、王玉英、陈小手这些小人物命运的描叙当中,处处都能看到他的同情与呐喊。“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陈子昂《感遇诗之十九》)。无须仰止,他,永远在我们身边,微笑、颔首。
汪老在他的《跑警报》中,以“不在乎”来诠释“儒道互补”,应该是溯源于庄子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吧。
不在乎。 汪老,自有他内在的力量、忍耐和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