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草粪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农村兴起的一场大积大造自然肥料的运动,那时我正下放在川青公社姜圩大队第一生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哩。在这场运动中,我与农民兄弟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沤了一个又一个草塘肥,为农业的丰产丰收作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农民兄弟的啧啧称赞。
塘草粪首先要挖坑。在河边开挖四米见方两米深的土坑,四人一组配合,协同作战,一锹一锹地挖。尽管手上磨出了一个又一个血泡,仍然“轻伤不下火线”。经过半天的开挖,土坑终于开挖完毕,一个正方形的草塘呈现在人们面前。
其次就是备料。组织全队社员割青草,每天清晨五条机帆船出发开赴兴化水荡地区。作为下放知青,这是我平生以来第一次割青草。虽然不如老社员割得多,但一天也能割上一两百斤,尽管手指被镰刀划伤。对于我的“战果”,队长给予充分肯定。
再次就是罱河泥。这是塘草粪的关键。夏日高温酷暑,罱河泥得起早带晚。天麻花亮时我便与罱泥能手们一起,到淤泥较厚的河段去罱。河面上蚊子多,就穿长裤护着。罱一船就戽进土坑内,岸上的人则将青草铺进坑内的河泥上,然后再由罱泥人戽进坑内的青草上。如此反复铺,反复戽,一个完整的草粪塘就做好了。
草粪塘做好后,要经夏日高温发酵,在发酵过程中要翻塘几次,就像腌大菜一样,将下面的翻上来,将上面的压下去,这样才能沤出好肥料来。草塘粪既经济又实惠,而且肥效又高,被农民兄弟称之为“上等的农家肥”。
秋播秋种来临时,社员们就挑上从草塘取出来的肥料,将农田铺上厚厚的一层,通过翻耕将草粪肥覆盖用作基肥,再种上小麦、大麦。草塘粪肥效持久,能促使麦苗苗壮根粗分蘖多,那一年小麦大麦收成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