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12月0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结肠和直肠息肉:如何预防和治疗
  黎顺松:内镜室主任、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扬州市消化及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医学教育工作近十年,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诊疗,对消化内科少见、疑难病例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本地区率先开展各种内镜下治疗,对内镜下的微创治疗有独特造诣。在省级以上医学杂志发表论文五篇。

  肠息肉是肠黏膜局部增生形成的赘生物,分布于结肠和直肠的各个部位,主要表现为便血,多数是因腹泻、便秘等症状就诊查肠镜检查时附带被发现,有单发性息肉、多发性息肉和息肉病之分。肠镜是最主要的息肉检出手段。

  息肉生长缓慢,但长到一定的时候可能会转变为结肠恶性肿瘤,特别是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是结肠恶性肿瘤的主要前期病变,因此,一旦被检出息肉最好择期在肠镜下切除息肉。

  如何预防息肉发生和早期发现息肉

  (1)平时饮食上不吃刺激和不耐受食物,多食用水果、蔬菜、杂粮等。

  (2)养成每天1-2次排便习惯。

  (3)不久坐,不疲劳,不熬夜,多运动,控体重,少烟酒。

  (4)适当口服补钙、阿斯匹林、舒林酸等药物对预防息肉有一定作用。

  (5)当有腹痛不适、腹泻、便秘症状久治疗不愈时查查大便隐血试验,如反复阳性时应作肠镜检查。

  (6)有家族史最好做一次肠镜检查可早期发现息肉。

  肠息肉的镜下治疗

  (1)小于0.3-0.5cm的肠息肉可在门诊肠镜检查中同时切除;多发性或较大的肠息肉最好住院治疗,根据大小、位置等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技术进行切除,更大的息肉可联合肠镜和腹腔镜“双镜”法切除。

  (2)术前要停用阿斯匹林等抗凝药5-7天,并完善相关检查,评估确定能否施行麻醉做无痛肠镜和肠镜下切除,对不能行肠镜检查和肠道准备不充分者是不能行内镜下息肉治疗的。

  肠镜下息肉切除术后应注意什么?

  (1)肠息肉切除后当日禁食6-12小时后可进食流汁如米汤、面汤、蔬菜汤、牛奶等,1-2天后可进食半流汁、荤蔬搭配,并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不吃刺激性食物。

  (2)一般卧床休息2-3天,术后可能因麻醉和肠镜注气等原因恶心呕吐,应注意不能用力呕吐;尽可能平卧,不要半卧和久座防止出血,可在床上轻轻翻身活动;术后2-3天可下床活动,一周后可以散步等轻微运动,一个月时间内尽可能不剧烈运动和突发用力。

  (3)无特殊情况一般在麻醉清醒后在家人辅助下可去卫生间如厕,术后仍要保持每天大便习惯,如大便干结可先用开塞露润滑剂通便,避免用力排便而诱发出血。

  (4)较小的息肉术后可短时间内服用1-2种肠黏膜保护剂促进伤口愈合,较大息肉术后使用抗生素、止血药和适当静脉补液,并留院观察1-3天可出院。

  (5)术后病理检查如无异常可定期随访,6-12月后复查肠镜,如仍有小息肉可当即同时再行内镜下切除,以后根据病情1-2年后复查一次肠镜。如术后病理提示有局部恶性肿瘤时,应视具体病情而定,可进一步追加手术治疗或密切随访观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专版
关于启用5组高清抓拍球机的公示
结肠和直肠息肉:如何预防和治疗
浅谈胃肠功能紊乱
浅谈胃息肉
认识幽门螺旋杆菌
高邮报专版04结肠和直肠息肉:如何预防和治疗 2017-12-01 2 2017年12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