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甘垛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突出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发展特色产业为依托,以个性精准帮扶为策应,以落实托底政策为支撑,坚持靶心向内、精准施策,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扎实开展扶贫工作,着力补齐短板,加快脱贫步伐,以“绣花”之功务求扶贫实效。目前,全镇975户贫困户通过精准扶贫已脱贫485户,计划今年力争全面完成脱贫任务。
坚持产业带动,抓调整、拓空间
低收入贫困户脱贫关键在产业。近年来,我镇坚持把产业发展与产业扶贫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以产业发展带动机制,着力推动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一是加快企业转型,拓宽就业创业空间。围绕产业发展导向,通过招商引资新办项目,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能力,吸纳群众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今年全镇新吸纳127名低收入贫困家庭成员就业。二是优化种养结构,拓展持续增收空间。立足农业优势,重新设定和优化调整农业种养结构,制订农业发展规划,逐步推广鳜鱼、黄颡鱼等特种水产养殖和彩色稻种植、稻田养殖,以“园区+农户”模式,带动低收入贫困户种养殖增收,仅董氏特水园区辐射周边养殖户3680户,其中低收入贫困户165户。三是发展乡村旅游,拓展资源收益空间。以四野农庄为载体,唱原生态民歌。以苏中大地、柏林庄园葡萄种植为基础,举办葡萄采摘节,发展农家乐等旅游观光农业。以镇海寺、三郎庙为平台,积极打造民俗文化旅游示范点。重点扶持有条件的低收入贫困户参与发展乡村旅游,增加资源性收入。
坚持示范拉动,抓引导、强辐射
一是创新经营主体。以带程村为示范,由村级支部牵头,以村组干部为主要成员,组建经济发展合作社,以“支部+合作社”的形式,流转土地300亩,发展良种繁育项目,探索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途径,既发挥示范带头引领作用,又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同时又能增加土地流转收益和外出务工收入。二是强化就业援助。有针对性地对各类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并增加择岗就业的机会,并通过购买岗位的方式,采集一批物业保洁、村庄环境及河道、道路管护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低收入农户家庭成员就业,确保贫困户至少有一人长期稳定就业。目前,政府公益性岗位等已为低收入家庭成员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三是注重经营管理。借助残疾人服务中心平台,在强化残疾人康复的同时,帮助残疾人就业,介绍手工作业项目,提高工资性收入。新庄、横铁、沙贯等村盘活近万平方米的闲置旧厂房、旧村部、旧学校,兴办红金鱼项目和服装加工厂。官林、横铁、北韩、三河等村利用集体土地水面资源,规范发包程序,强化资源管理,引导发展特水养殖业,实现集体土地水面资源效益最大化。和平村盘活闲置资产,租办养老服务中心,既壮大集体经济收入,又为贫困户提供安居服务。
坚持精准互动,抓滴灌、促帮扶
一是落实挂钩结对帮扶。结合市级部门帮扶,进一步落实镇干、部门单位负责人和一般工作人员与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其中副镇级以上干部帮扶3家以上、镇干和部门单位帮扶2户以上、一般工作人员帮扶1户以上,并动员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帮扶。要求做到及时上门走访,送上写有自已联系方式的连心卡片,填写包含家庭成员、生产生活、经营情况等在内的走访表格,听取各家各户群众心声,征求意见建议,一户一表、记录在案。二是注重个性精准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重在强化思想引导。采取正面引导、典型激励等办法,做好心理疏导,帮助克服等靠要思想障碍,增强战胜困难、度过难关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对老弱病残等贫困户,重在实施社会救助。除启动镇专项救助基金外,对照社会基本保障标准,帮助争取纳入低保户,做到应保尽保;对无收入来源的贫困户,重在加强生产扶持。对有劳动能力的,帮助多方联系,尽可能地介绍务工就业;对有生产意愿的,帮助选准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生产项目,帮助协调参与技术培训和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努力增加家庭收入,加快脱贫步伐。三是强化督查推进帮扶。坚持把精准帮扶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范畴,明确镇纪委、监察室实行定期不定期地对帮扶工作进行督查,凡工作不到户、帮扶不到位的,责成说明情况,推动帮扶取得实效、引向深入。
坚持保障联动,抓扶持、重实效
一是实施创业扶持。对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低收入农户,镇财政配套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其通过创业增收致富。目前,有近100户低收入农户走上了“小打小敲”的创业路,摆脱了家庭困境。二是实施政策托底。对低保户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实行“兜底”脱贫;加大生活困难临时救助力度,对相关人员的新农合医保缴费个人部分,由医疗救助基金全额补贴,医疗救助实行“零”起付线;三是实施社会救助。整合政府及部门党员干部捐资、动员社会力量攒助和整合上级各类慰问帮扶资金,设立扶贫解困专项救助基金,坚持面上平衡、侧重特殊家庭,在重大节日组织以党组织的名义定向安排走访慰问,对特困户进行重点救助。四是实施服务销号。结合“聚焦富民· 走千村访万户”大走访大排查活动,常态化开展“一走二帮三服务”扶贫行动,“走”家入户,排查掌握实情;“帮”扶脱贫,实行“挂号销号”,帮一个脱一个,脱一个销一个;“服务”扶贫对象,“一人一户,分户包干”,不脱贫不丢手,不让一户“穷人家”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