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教育园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4月25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写作者的三颗心
  □  市赞化学校  崔慧芳

  如果有人用“敏感”来形容你,这未必是一件坏事。

  难得敏感。对写作者而言,敏感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一个写作者要比常人更早捕捉到外界的变化,更先知先觉。明察秋毫,看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精挑细选,把握事物和人物不为人关注的状态。譬如写雨,你要及早地观察到下雨前天空和大地的变化,观察雨中的道路和花木,观察行人的神态和动作。不同时节的雨,万物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绵绵春雨,不急不徐;滂沱夏雨,迅疾无比。 

  一个敏感的写作者更容易感受到那些快乐、悲伤、愤怒、嫉妒、激动、忧郁、无奈、幸福、痛苦的情感,并敏锐地抓住这些易于消逝的瞬间表达出来,写成文字。

  当然,你不能没有节制地表现自己的个人感受,一味地表达你的多愁善感甚至喜怒无常,把文章当做宣泄的工具。而应当通过写作,使自己和读者得到心灵的慰藉和安宁,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就像苏轼那样:满怀愤怒而又充满慈悲,抑郁不平而又旷达自若;笔诛朝堂却又不弃赤诚,钟爱江湖却又不舍苍生。

  写作应该是内心声音的表达,那些敢于触及痛痒的文字才是难能可贵的,虽然在写作的过程中,写作者自己可能也承受着剜心之痛。

  写无人敢写,言无人敢言,反一般人之常态,反一般事之常规。那些难以解决的矛盾都应落于写作者的笔端,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便是无情的忘却。做一个真正的写作者,我们先要勇敢地战胜自我,敢于正视自己内心最阴暗的角落,学会自我审视和批判,真诚地向读者剖析自己,不惜把自己送上解剖台抑或是绞刑架。

  同时,我们也要有改造和重建世界的勇气,要敢于以超越常人的姿态进行揭露甚至反抗,打破那些不可名状的沉默状态。要以一种批评却又不乏慈悲的态度来叙述,向人们展示事物的本质,最后又不忘给予他们美好希望。

  旧中国,我们的前辈曾自发而勇敢地向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专制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宣战;新时代,我们也要敢于正视那些浮华底下的痈疽,揭开繁荣掩盖的疮疤,用正义感、责任感去鞭挞,当然也用悲悯心、德善心去修复。因为一个写作者,需要选择死亡还是歌唱。

  一旦你开始起笔,不到完成,就不要放下。

  作家叶兆言曾在一篇访谈中说:一篇文章一旦开了头,无论如何,我都要写完,我的人生也基本上就处在一个无论如何也要写完的状态中……否则有时候一篇文章放下了就放下了,没有当时的写作情绪,就很难再完成了。我一直认为,写文章,写好写坏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写完,不写完什么都不是。

  是的,有了心得,一定要坚持写下来。口头表达是不成熟的,把自己的想法梳理成文字,才能得到升华。

  不要怕写得不好,正如鲁迅所言: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

  坚持写下去,即使成不了大作家,也一定会越写越好的。写作不是一时一刻的乐趣,而是值得你坚持一生的事业。

  敏感,勇敢,坚持,这是写作者应当拥有的三颗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专版
   第06版:教育园地
   第07版:特别报道
   第08版:公益广告
写作者的三颗心
小数合作学习要关注“五性”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风铃
笑靥如花
妈妈,我真不想让您外出打工
高邮报教育园地06写作者的三颗心 2017-04-25 2 2017年04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