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笔者结合学生实际,合理选择评价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在活动开展中评价,丰富阅读方式
1、每周组织开展一次与阅读有关的活动,主题可以是 “读书汇报”“手抄报”等。用统计表统计评价结果公布,看谁读的书多,谁背的多,谁的故事讲得棒……这种活动评价方法使课外阅读趋于常规化,做到天天读好书,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起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2、利用微信及时反馈。每周我会把学生的阅读情况通过微信发送给家长,多表扬,少批评,多展示进步的孩子阅读情况,让家长第一时间不仅了解到孩子好的阅读方法,也能指导孩子怎么做得好。及时的反馈能够起到督促、指导阅读的作用。
3、结合课外阅读要求开展丰富的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收听广播剧,根据课外读物内容排练课本剧等,激发他们的阅读评价兴趣。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调动阅读积极性
1、开展学生自我评价。由学生进行阅读评价,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评价阅读的同时,评判能力得到提升,也悟出自己的不足,也就知道如何阅读,从而提高阅读效果。
2、开展家长评价。家长是重要的督查者,他们积极参与阅读评价将会促使学生重视阅读。当然,教师一定要对家长适当开展“评价促阅读”专题培训,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阅读优缺点。
3、开展教师主导评价。教师评价具备导向性功能,评价以激励为主,要因人而异。对于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指出有效改进方案,这样才有利于改进阅读。
三、“三个维度”评价,提高学生阅读的质态
1、考查课外阅读的速度。阅读训练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方式。略读既以训练读速为目标,自当要求速度。读得快,算是成绩好,不然就差。精读必须以精细正确为前提;能精细正确了,是否敏捷迅速却是判定成绩应该注意的。课外阅读要关注差异,但是也要有基本的速度要求,大多数学生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不能按时完成的,教师要了解其是没有兴趣,还是阅读速度慢,通过阶段性讨论做出相应的调整。对阅读速度慢的学生,可以通过规定时间读完短文等方式提高其速度。
2、在班级讨论中看课外阅读的深度。教师在指导阅读前,要有明确的目标,提出问题。在班级讨论交流中,通过学生的发言能够对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检测。检测的目的不是给学生好与不好的评价,而是通过评价发现课外阅读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正,使课外阅读更有实效,长此以往达到课外阅读的深度。
3、在写读书笔记中看课外阅读的效度。学生的读书笔记,可以根据所读的书做简单的读书卡,或者用图画表现自己的读书所得。“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要让学生做属于自己的笔记,使学生乐于做笔记,要让学生明白笔记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如何做笔记的基础上,在阶段性阅读和完整性阅读以后,可以通过查阅笔记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效度。同时读书笔记也为班级讨论交流做好资料准备。除了读书笔记以外,还可以通过写图书推荐卡、办主题手抄报等方式展示读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