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1月16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好学的终级旨归
  □  姚正安

  通常情况下,我们看一个学生是不是好学,大体是看他上课是不是认真,作业是不是及时完成,课余时间是不是看书学习。看一个成人是不是好学,看他工作之余是不是看书读报,是不是围绕自己的专业继续深造。

  即使上述所列内容都是肯定的,那也只是浅层次的好学,或者叫表相好学。

  那么,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好学呢?进一步说,好学的终极旨归是什么?

  孔子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

  有一天,鲁哀公与孔子闲聊。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篇第六·第3章》)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里哪一个好学?孔子回答,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可惜已经去世了。现在再也没有好学的人了。

  在这则简短的对话中,孔子首先肯定好学者乃颜回。拿什么证明颜回好学呢?孔子用了六个字,即“不迁怒,不贰过”。乍看,这六个字与好学没有什么关系,甚至是风马牛。好学是对学习的态度,而“不迁怒,不贰过”是品德方面的表现。两者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呢?

  我们有必要先来理解“不迁怒,不贰过”。

  朱熹的注解是:“迁,移也。贰,复也。怒于甲者,不移于乙 ;过于前者,不复于后。颜子克己之功至于如此,可谓真好学矣。”

  朱熹不仅解释了“不迁怒,不贰过”,而且据此,认定颜回是“真好学”。

  这就涉及到古今的学习目的问题。孔子还说过:“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是说,古代致力于学的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品德,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炫耀于人。

  回到上面的话题上,好学与“不迁怒,不贰过”有着怎样的关系?

  孔子所说的好学,决不仅仅在于学习本身,而在于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品德方面的提升。也就是说,要将学习成果充分体现到实践中,体现到德行上。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好学。

  颜回因为做到了“不迁怒,不贰过”,被孔子树为好学的典范。

  我以为,对于“不迁怒”的理解还可以更质朴些,就是说,不把自己的失败、错误归咎于别人,而是“反求诸己”,更多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利于自己的品行提升。至于“不贰过”,是说要从第一次过错中吸取教训,不再发生同样的错误。

  拿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我们今天的所谓好学,差之远矣。

  有的学霸,学习成绩很好,各级比赛获奖,但不会生活,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品行恶劣,为生活琐事毒杀同学者有之,为钱财弑母者亦有之。这样的学霸,只是装载知识的机器,对个人、对社会,有害无益。

  有的干部,不仅学历高,学力也很强,攻硕士博士,写论文著作。可是工作上假大空,生活中下三滥,包二奶三奶,刮民旨民膏,做官当做爷,作威作福。试想,依靠这样的高知干部,事业发展何来,人民福祉何有?

  这样的学霸,这样的高知干部,虽然数量不多,但很能说明问题。依此,我们可以说,一些人还没有真正弄懂学习为什么,或者说,一些人只是把学习当作工具,当作筹码,而不是当作提高能力、提升品德的途径。因此,越学越坏,越学越糟,越学背离初心越远。

  孔子的另一段话,再次证明孔子所说的好学目的何在。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篇第十三·第5章》)

  孔子说,(某一个人)熟读了《诗经》三百篇,让他处理政务,却办不通;让他出使外国,又不能独立谈判。虽然学了很多,有什么用呢?

  这里,孔子强调的仍然是学以致用,不能很好地运用于实践并推动实践发展的学习,都是毫无意义的,更不是所谓的好学。

  至此,我们说,好学的终极旨归是提高能力,提升品德,否则就是伪好学,至少是好学的动机不纯。

  颜回好学,不迁怒,不贰过,立起好学标杆。我们应该以此为鉴,反观一下自己,学习了没有,学习了又有哪些方面的提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副刊
   第05版:专版
   第06版:专版
   第07版:专版
   第08版:公益广告
   第09版:专版
   第10版:专版
   第11版:专版
   第12版:专版
   第13版:专版
   第14版:专版
   第15版:专版
   第16版:专版
冬夜读“二王”
好学的终级旨归
淡淡的诗意
没屁眼
抗金青史地名传
高邮报副刊04好学的终级旨归 2017-01-16 2 2017年01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