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写在周山烈士牺牲70周年暨周山烈士陵园扩建之际
~~~——写在周山烈士牺牲70周年暨周山烈士陵园扩建之际
2016年08月31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缅怀周山烈士 弘扬革命精神
——写在周山烈士牺牲70周年暨周山烈士陵园扩建之际
  □   居继华

  周山,原名周中奎,1917年8月22日出生在浙江省定海县(现普陀县芦花乡),1937年参加新四军,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1月24日在高邮周家垛遭遇蒋军袭击,不幸英勇牺牲,时年29岁。

  今年是周山烈士牺牲70周年。周山镇在今年1月份召开的“两会”上提出了在原周山烈士陵园的基础上,请市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改建和扩建周山烈士陵园,力争利用2到3年时间,建成约7676.61平方米的周山烈士广场,扩建后的“革命烈士纪念室”约1000平方米,是原来的近3倍。提起周山烈士陵园的筹建,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成立筹建小组  动员全乡集资

  解放后,为缅怀先烈,经上级批准,将原界首区改名周山区,后设立周山公社。周山人民为了纪念周山,教育后人,一直想在周山这块埋着119位烈士忠魂的热土上,建一座纪念碑。直到1984年,刚刚上任的乡(当时高邮尚未撤乡建镇)党委书记徐传生,在搜集到周山烈士的同学、战友、亲友的部分资料后,特别是在上海拜访了周山烈士的夫人高敏(上海市卫生干部进修学院副院长,时已离休在家)后,萌发了兴建周山烈士纪念碑的计划。当年下半年,乡党委发文,成立“关于筹建周山烈士纪念碑”和“革命烈士纪念室”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7人组成,徐传生任组长,时任乡党委委员、副乡长居继华任副组长具体负责,同时抽调组织、人武、土地、建安、农经等方面的负责人参加领导小组,共同协调碑(室)的规划、设计和施工。

  工作班子搭起来了,基建的资金哪里来?当时,以一个乡的名义兴建烈士陵园,在全县尚属首例,上面没有专项拨款,且当时乡财政也不宽裕,怎么办?乡党委政府几位负责同志商量后,徐传生倡导动员全乡党员、干部、群众捐款集资。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由上而下,层层宣传发动。乡广播站组织了专题报道,各村利用墙报、黑板报,各中小学校利用校会、周会、共青团活动、少先队活动、校园宣传栏等,在全乡范围内掀起了宣传周山烈士、学习周山精神、我为周山烈士纪念碑(室)添砖加瓦的热潮。在短短的时间里,全乡共收到捐资款69600多元。紧接着,乡党委政府一班人经过实地考察,在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决定在乡政府西侧、中奎路南侧、(高)邮川(青)公路东侧,整合利用原乡林蚕站和塔沟村六组的7亩6分1厘非耕地兴建周山烈士陵园。

  组织专人北上南下  多方征集历史资料

  1985年的正月初四,徐传生安排居继华和郑明(时任乡党委委员、组织科长)登上了北上的列车。居、郑两人先后到北京月坛北小街、周山烈士的妹妹周贤卿家、解放军政治学院政委乐时鸣(周山烈士的同学)等处征集资料。在乐时鸣处,乐时鸣拿出他珍藏了50多年的一本由周山与乐时鸣等在学校创办的进步刊物《微明》杂志,把其中署名周中奎(当时周山同志的笔名)的一篇文章拆下来交给了居、郑二人。在北京的征集工作基本结束后,居、郑二人又马不停蹄登上南下的列车,赶赴位于杭州留下小和山蚕种原种场的周山烈士的弟弟周中立家,见到了英雄的母亲。当时老太太的身体尚健,居、郑二人异常激动,感到无比欣慰。居、郑二人在周中立家征集到了周山烈士的几件遗物后,又跨海赶到浙江省定海县(现为普陀县)党史办。定海县党史办的同志得知居、郑二人的来意后,第二天一早就派车把居、郑二人送到了观碶头,也就是现在的芦花乡周山烈士的老家。瞻仰了烈士故居,拍了一些照片后,居、郑二人离开普陀,又匆匆忙忙赶回周山。

  与此同时,徐传生与周山同志夫人高敏及周山生前领导、战友联系,这些同志不仅先后专程来周山了解纪念碑(室)的筹建情况,还陆续寄来了他们纪念周山的文章或诗词、题词等。值得一提的是周山烈士的老首长叶飞(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姬鹏飞(原国务院副总理)和惠浴宇(原江苏省省长),分别寄来了他们的亲笔题字 “周山烈士永垂不朽” “周山烈士纪念碑”和“周山革命烈士纪念室”。更为让人感动的是中国书法泰斗、中国“草圣”、87岁的林散之老人,应居、郑二人的登门请求,在他南京的寓所当场泼墨挥毫,书写了“周山烈士纪念碑”7个大字。

  字斟句酌力求完美  缅怀先烈激励后人

  周山烈士纪念碑的背面镌刻着“名垂千古,浩气长存”8个大字。关于这8个字的刻写上碑,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周山烈士纪念碑的正面完成后,对于碑的背面书写什么内容,周山乡党委政府领导广泛征求意见,有的认为应写上“周山烈士永垂不朽”,有的说应写上“周山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也有的说参照外地烈士陵园的表述应该写上“名垂千古,浩气长存”。徐传生综合大家的意见,最后决定用“名垂千古,浩气长存”。内容敲定了,请谁来写字呢?经多方推荐、比较,最后决定请本乡狄奔村(也是以烈士的名字命名)的退休老干部曹楚书写。

  周山烈士纪念碑(室)揭碑典礼前夕,为认真起见,徐传生邀请原高邮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离休干部居宜和县党史办、文化馆、烈士陵园等方面的负责同志一起来检查验收碑(室)的基建情况和文字组织及表述情况。居宜在“名垂千古,浩气常存”8个大字面前伫立良久,一言不发,当周围的同志们问他有什么看法和建议时,居老直截了当地说:这个浩气常存的“ 常“字要改,不能用“经常”的“常”,必须用“长久”的“长”。当时在场的同志都懵了,面面相觑:一来揭碑典礼的时间在即,把上面的水泥字凿掉再重新写字刻上去,时间很紧;二来曹楚也是个老知识分子,要他改写自己的字,怕他面子下不来。居老似乎看出了大家的心思,他说:你们不要为难,我们要以建碑(室)的大局为重,要把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做得更好更完美一些,相信曹老先生会理解的。你们明天请他来,我与他交谈,做他工作。第二天,曹老先生被请到乡政府。居老、曹老二人边品茶、边聊天。半响居老直奔主题说:纪念碑上的这个“常”字还是改写一下好。曹老说:我认为这两个字可以通用。居老婉转地说:在一般状况下可以通用,但是刻在纪念碑这个庄严神圣的地方似乎不够准确,不够严谨。居老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说:浩气即正气,浩然正气,指永远长存的意思,而经常的“常”有间歇的意思。经过一番争论、商榷之后,曹老终于同意将原来经常的“常”字改成了长久的“长”字。

  周山烈士纪念碑(室)建成后,1985年清明节,周山乡党委政府举行了隆重的揭碑典礼,共5000多人参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政协专版
   第04版:专版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公益广告
   第08版:专版
缅怀周山烈士 弘扬革命精神
中秋未至月饼先尝 新口味受宠价格亲民
高邮报特别报道06缅怀周山烈士 弘扬革命精神 2016-08-31 2 2016年08月3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