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镇扶贫协会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会议精神,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开发式扶贫与救助式扶贫相结合,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强化持贫工作责任,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夯实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收基础,对300户低收入农户实施创业扶持、就业扶助、政策保障、生活救助、社会帮扶工程,为圆满完成全镇“十三五”农村扶贫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做好户企联接,在产业扶贫上求创新
产业化扶贫是我镇做好农村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我镇围绕“培壮一家企业,做强一项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工作思路,加大对工业、农业、林业、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力助“龙头”做强做大。上半年,我镇新开工亿元项目1个、5000万元项目2个,分别是高邮市山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光伏发电项目、集镇商贸综合体项目和艺定红生态农业园项目。其中坐落在龙胜村的中山海新能源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工程已并网发电,二期工程正在实施。该项目的落户为龙胜村集体经济增收7万余元,十余户贫困户因此脱贫致富。
在做好“龙头”的同时,我镇还不断强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为农户提供就业渠道。其中,仅龙胜、龙华等村建立的1000多亩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就为农户增收70多万元。
发展特色产业,在产业扶贫上求实效
今年以来,我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取“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指导思想,抓住周山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重点发展了四个特色产业:一是水产养殖业。罗氏沼虾、南美对虾、大闸蟹、黄金泥鳅等特种水产养殖,面积逾1.5万亩,并形成了由集中区域向全镇铺展的局面。二是畜牧养殖业。较为典型的龙胜村引进上千只波尔山羊实施规模饲养。三是苗木种植业基地。以双河村的“江苏省中景生态林业有限公司”为基地辐射全镇,近5000亩的桂花等苗木种植,赢得了桂花之乡”的美称。四是有机稻米种植业。在各村实行大面积土地流转,建设有机稻米种植业基地,打造出“食味周山大米”品牌,其产品由双兔米业加工后畅销全国各地。
注重扶智励志,在产业扶贫上求发展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懒”。今年以来,我镇坚持把扶贫、更新观念、提高低收入农户整体素质、增强脱贫致富技能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
针对以往开展扶贫帮困活动,比较注重改善偏远村组的交通运输条件和农田水利灌溉条件,通过修桥铺路、维修渠道等手段,逐步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脱贫效果不很明显。通过调研,我镇认识到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最大的障碍是传统的耕作思维没有得到改变。扶钱扶物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为此,我镇转变帮扶方式,从解放思想、破除“等靠要”观念和增强低收入农户自身“造血”技能入手,进行帮扶。坚持“洗脑”先行,每年不定期地组织低收入农户和贫困户到依靠调整产业结构致富的周边乡村参观学习,切身感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变化。
龙胜村孙玉平等5户贫困户在参观学习后,深受启发,回乡后联合承包200亩水面进行立体养殖,2年就脱了贫。同时,我镇还经常组织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举办培训班,手把手教会贫困户各种实用技术,仅今年以来就组织农技人员到各村举办罗氏沼虾养殖、花木栽培、现代农业等实用技术培训班12期,培训农民5000人次,发放《罗氏沼虾养殖技术》、《科学种田》资料2000余册。另外,全镇有l00多户贫困农户在挂钩帮扶的引导下,参加了扬州市、高邮市组织的农业技术学习,其中60名低收入农户以文化知识开道,把增收点聚集在特色养殖,种植业上,共承包水面200多亩,流转土地1 500亩,养鸭2万多羽,养羊1500头,年创产值500多万元。
我镇在帮助经济薄弱村提高集体经济收入和帮助低收入农户增加收入上,创新了一系列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照市扶贫“三会”的要求,对照“提升群众生活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小康新周山”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在市老促会的鼎力支持下,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拓宽思路,克难攻坚,进一步发挥社会力量,群策群力,力争把帮扶工作做得更好,为把革命老区周山打造成扬州唯一省内知名的红色乡镇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