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教育园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7月07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浅谈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在数学活动中的运用
  □  市直机关幼儿园  李凤琴

  一、设置童话形象,激发幼儿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系统、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而幼儿年龄比较小,抽象思维能力差。在数学活动中,比如,数的认知方面要让幼儿清楚地理解数的概念,而数对于幼儿来说,相对是抽象、枯燥的,所以需要依靠直接的兴趣来进行学习,幼儿学习教学的兴趣越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越强,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

  在组织数学活动《玩夹子》时,根据活动目标我为幼儿准备了许多红、绿塑料夹子,还有相应的教具。设计完后,始终觉得缺少点什么,想到我们班的班标是吉祥物“聪聪鼠”,我灵机一动,何不把这一动物形象运用到活动中去呢?孩子们都很喜欢米老鼠,这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越强,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于是我让孩子们从一开始就围绕“打扮聪聪鼠”进行,给聪聪鼠身上夹夹子,比一比哪种颜色的夹子多,然后按颜色来进行分类,并比较多少,动脑筋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让聪聪鼠身体两边的夹子一样多,最后用夹子做花来打扮聪聪鼠,花瓣的数量与花心的数字要相同。这样,孩子们始终处于为打扮聪聪鼠而积极的活动中,最后看到聪聪鼠戴上漂亮的花而开心不已,而不知不觉也在游戏中掌握了数的概念。

  二、选择蕴含数学内容的民间游戏,捕捉数学教学的契机

  民间游戏往往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蕴含数学知识的民间游戏,既利于调动幼儿学数学的兴趣,又利于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相关的数学经验。

  记得在小班时,由于刚开学不久,班上有的幼儿还不能正确点数。民间游戏“老鼠笼”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个游戏。它的玩法是:一部分幼儿做老鼠,另一部分幼儿拉手围成圈搭个老鼠笼。老鼠随着儿歌“老鼠老鼠坏东西,偷吃粮食偷吃米,我们拉个老鼠笼,‘咔嚓’一声,捉住你”在圈内圈外自由逃窜;在念到“‘咔嚓’一声,捉住你”时,搭老鼠笼的幼儿立即蹲下,表示笼门关上。圈内的老鼠不得逃窜,表示被捉到了。起初玩时,幼儿兴趣盎然,但玩的次数多了。幼儿就逐渐兴趣索然。为此,我丰富了该游戏的情节:在圈外增加了两只猫,猫专门在圈外捉不钻笼的老鼠,老鼠为了躲避猫的捕捉,只能在圈外圈内仓皇逃窜。游戏既紧张又刺激,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最后,我又增加了一个游戏情节,师幼共同清点“战果”(数捉到的老鼠)。这不仅提高了游戏的质量和价值,还增强了幼儿点数的能力,一举两得。

  三、利用故事,创设数学游戏情境

  孩子都爱听故事,在听故事的同时,如果老师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形象,那幼儿的兴趣就更浓了。

  如教幼儿感知8、9的数量时,我让幼儿以听故事的形式来学习数学,我编了个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森林里老虎大王要举行动物联欢会,他邀请全家老少都要来参加,但是老虎大王要请小动物们一个个排着队去参加,都来了些谁?”(老虎是“动物之王”,平时在森林里一直很威猛,今天会有谁来参加这个动物联欢会呢?)边讲边出示图片:五只大象、六只狮子、七只狐狸、八只熊、九只猴子,他们家来了几个呢?通过这样的演示,幼儿很容易地感知数量8、9。我以大老虎的口吻进行教学,加上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教育园地
   第04版:特别报道
作文还是少点“口号式”
浅谈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在数学活动中的运用
巧妙奖励让孩子自励
大苹果哭了
一张照片背后的爱
高邮市农村淘宝合伙人招募公告
高邮报教育园地03浅谈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在数学活动中的运用 2016-07-07 2 2016年07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