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教育园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6月16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市实验小学   汤志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如何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语文素养呢?这一直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所探究的问题。我认为,传统的语文教学对今天新课标的阅读教学,仍有其借鉴之处,不妨试一试。

  一、熟读

  熟读乃至成诵,是传统语文教学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宋代理学家朱熹《训学斋规》中就曾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清代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可见,诵读不仅要声音洪亮,疾徐有致,还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全身心地投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这不正和我们今天鼓励学生学习课文时以读助悟、以读助理解的方式一致吗?通过反复的熟读背诵,可以起到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改造口头表述中不规范语言的作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提高写作能力,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在朗读背诵中收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提高鉴赏能力,有助于培养语感,真是“一箭数雕”啊!

  比如苏教版第九册《在大海中永生》一文,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感悟到人民对邓小平爷爷的爱戴和悲痛不舍之情,在教学中,我首先以有顺序的提问让学生细读课文,熟读课文,体悟感情。在交流时让他们畅所欲言,抓住关键词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然后读出自己的理解。这样,通过“读”来内化“悟”,使感悟不断升华。正是在这一系列的读中,学生不仅领悟到字里行间的深情,而且为全文的背诵打下了基础。

  二、精思

  如果说熟读能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那么精思才能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英国作家波尔克说过:“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没有消化。””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论句,意思是说只学习而不进行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收获,学习是件不容易的事,难就难在要开动“大脑”这台机器,多思考、多质疑、多联想。

  如苏教版第六册《荷花》一文,光让学生一味地读,学生仅感叹于其文字的华影,辞藻的瑰丽。教学中,我一边让学生读,一边要求学生说出这么读的理由,做到“读中悟,悟中读”。只有让学生用心深入地去思考、探究,才能融入文章的意境,体会到作者与花共舞,陶醉其中,“过了好久才回过神来”的如痴如梦的美好境界。

  精思,不仅能有助于学生将文章融会贯通,更能从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对文章深层的理解和掌握,与文章产生共鸣。

  三、博览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今中外,许多文学大家都是博采众家,成己之长的。正如鲁迅在《给颜黎民的信》中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倘若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枯燥、有限了。”

  《语文课程新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便是对这一理论最好的诠释。的确,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视野的拓展,一个人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因为人只有通过阅读荟萃了人类智慧的各种读物,才能吸收生命成长所需要的滋养心灵的精神营养。例如,读自然科技类作品,能使学生的思维缜密,激发探求热情;读文学类书籍,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和想象;读历史读物,则可使学生明辨是非,以古鉴今……广读博览,会帮学生储备多种能力,从而促进其今后的发展与成功。

  日月流转,沧海桑田,我国的语文教学从古至今,历经了无数的变革、创新,但其中仍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完全可以作为“他山之石”来攻就今天阅读教学这块“璞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专版
   第05版:水利专版
   第06版:教育园地
   第07版:特别报道
   第08版:专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树繁花
浅谈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请在春天叫醒我
遇 见
高邮报教育园地0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16-06-16 2 2016年06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