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文游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5月11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感恩您,母亲
  □  施正荣

  皎洁的月光穿过熟悉的窗户轻柔地抚摸着枕边。一滴滴热泪从眼角滑落在了耳际,沾湿了枕头,惊醒了我的梦,啊,我梦见了母亲的身影。

  母亲远离我们已近两年了,85岁的母亲走的时候,那么从容、平静、安详,她含着微笑远去了……

  日转星移,岁月如梭。每当我走进老家的院子,不禁思绪万千。老家的房子前后翻建了四次,母亲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后来我让她到集镇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便于照顾。但母亲到了生命最后的日子,特别念叨着老家,嘱咐我们:要让她回老家办后事。母亲特别钟爱这个院子,这里的每一棵花草树木都已经成为她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跟随着她的脚步,一天天长大,一年年成熟。当年的那棵枇杷树,如今已长得更加茂盛,到了初夏,黄灿灿的枇杷挂满枝头,母亲总是想方设法赶走逐食枇杷的鸟儿。银杏树果实累累压弯了枝头,每到深秋母亲总是采摘下来去皮晒干剥壳,为我们做菜。松柏已长得遮天蔽日。到了冬天,万木已经凋零,我家院子里却还是绿色常新,松青依旧。

  母亲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每个春秋,她总是在属于她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母亲小时候因为外婆家很穷,没有上过学,不识字,但她非常明事理。母亲心地善良,为人厚道、宽容,而且特别能吃苦耐劳,想当年在生产队是个劳动强手,每年劳动所得的工分都是生产队妇女中最高的几位之一,她一个人劳动的工分能解决家庭大部分口粮烧草问题。在大集体年代,她几乎每年被大队评为先进劳动者。因为母亲做事利索,爱干净,每到冬天出民工时,生产队社员都要求她去烧饭搞后勤服务。

  从我记事起,父亲一直在外工作很少回家,所有家务都是母亲一人承担,还要照顾两位老人和我们兄妹三人。母亲虽不识字,但她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有知识、有文化、对家庭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小时候,我们晚上在昏暗的小煤油灯下做功课时,母亲总是拿着针线缝衣服或织毛衣、纳鞋底陪伴着我们,有时还让我们教她认识一些字。那时生产队办扫盲班,只要晚上办班母亲都会去参加。现在想起来,我们青少年时代虽然生活比较困难,有母亲的照顾,我们还是快快乐乐,无忧无虑。我们学习都非常努力,回到家里感到温暖、充实。我们都爱我们的母亲,我们都爱我们的家。

  母亲走了,而在我心里,总是觉得母亲并没有走,她和我们在一起,她还活在我们中间,慈爱地、带着欣慰的神情在注视着我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专版
   第06版:文游台
   第07版:特别报道
   第08版:专版
母亲的责骂
支农旧怀
感恩您,母亲
我真的这么老么
微信时代
高邮报文游台06感恩您,母亲 2016-05-11 2 2016年05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