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进九,人们在寒冬数九时,总喜欢吟唱流行于家乡的九九歌。
一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四九,行人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来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家乡的九九歌,有多种版本,数这首最著名。它流行早,我小的时候就听大人吟唱或道白这首九九歌,至今难忘;流传广,扬州地区,甚至整个里下河地区都有人津津乐道。
家乡属于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农历进入十一月份起,严寒天气逐渐增多,气温不断下滑,尤其到了三九四九时候,已到了腊月中心,家乡人说,腊月不腊(寒冷)有点腊。
九九歌能说明家乡冬天寒冷的大致趋势。
“一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亲朋、同事、同学等有时难得见个面,总要握手言好,但在寒冷的天气里,双方都笼着手,不便向外伸出,只得以点头、打躬等“体态语”示好、问安。
“三九四九,行人冰上走。”记得小时候,天气非常寒冷,差不多进入农历十月份以后,每天早上都能看到浓霜,河里开始结冰,待到了九天,冰层逐渐加厚,抛一个砖头瓦屑下去,只砸出一个白点,若是再冻它个几天,到了三九连四九,河里冰厚得不仅能走人,还能在上面推独轮车,拖重物。说真的,有家人家娶媳妇,适逢寒潮滚滚,打不开冰层,船无法通行,迎亲的人只好将计就计,索性将轿子、嫁妆等放冰上拖着走,一路上照样吹吹打打,时不时往冰面上放挂小鞭,噼噼啪啪,好不热闹。得天时,又省力,速度又快,新娘子提前到家了。“冰上走”,一时成为人们的趣谈。
“五九六九,沿河来看柳。”家乡多杨柳,家前屋后,道路两旁,河的两岸,普遍栽种杨柳树。杨柳树泼皮,插一根枝条就生根,五九六九时候,杨柳已经嗅到了春天的气息,开始吐露嫩黄带点淡绿的新芽,倘若身临大地,极目远眺,满眼皆“烟柳”——朦朦胧胧的柳色。柳芽儿再膨大些,颜色再深绿些,孩子们折下柳条儿玩,或扎成帽儿戴头上,或将条上的皮向下抹,抹成柳球儿放手上甩着玩……孩子们就是这样玩耍着,穿越在美好的春光里。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冰河解冻,飞向南方过冬的大雁、燕子等候鸟,随着暖暖的春风,翩然而来。谁家新燕啄春泥?勤劳人家春来早。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过了九个九天,已经是农历二月底三月初的时光了,春浓时节,到处莺歌燕舞,鸟语花香,耕牛遍地,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春耕图。牧童的短笛会嘹亮地响起来,农民们边干活边打着号子,唱着原始质朴的民歌,有人高兴起来了,还会讲个“荤段子”,撩人一笑,让人赶走疲劳,重新精神抖擞地劳作。
现在的冬天毕竟不是儿时的冬天,随着气候的逐渐变暖,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暖冬。冬暖了,河面上难得结冰了,会导致“极端天气”的频频光顾,如旱灾、水灾、暴雨、冰雹……冬暖了,植物病虫害也悄然潜伏,一旦遇到适宜的条件就会爆发,流行……
但冬天,毕竟还是冬天,西北利亚的寒流一吹,大地立马颤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冬景随时会再现。
经历过寒冬的人最盼春天的温暖,在冬天,人们做着春天的梦,掰着指头数着“九”:“一九、二九、三九……”盼着春天的到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指日可待,春天真的不再遥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