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教育园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1月0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  市实验小学  吕磊

  一、动手操作能够使数学学习趣味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知识。从年龄特点来说,儿童生性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持续较短,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结合起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动手操作不仅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此,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精心地组织材料,设计出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让所有的学生亲身去经历、去体验、去感受在动手和动脑中主动地去探寻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和挖掘。

  恰当地运用动手操作,能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趣味化,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兴趣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心理特点,恰当地进行动手操作,学生在动手中去发现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规律,主动地投入学习中。

  二、动手操作能够使数学学习形象化

  数学是一门抽象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它要求数学教学要形象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图形和实物的观察,而且要让他们进行动手操作,获得感性认识,形成自我体验。数学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必须借助形象直观和实物操作形成表象,建立初步的数学概念。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身经历过、体验过,才能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能够巩固知识,强化记忆。将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才能够深化、强化与完善数学学习的过程。如在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中,学生学习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操作来认识轴对称,让学生自己动手折出正方形、长方行、等腰三角形等等的对称轴,这样就便于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结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感知与领悟,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使静态的知识以动态的形式呈现,使抽象的知识看得见、摸得着,这样才能更容易理解知识。

  三、动手操作能够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一个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教学生研究,教学生创造,教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能够获取知识,更能够获得学习的方法。现代教育理念提倡教是为了不教,教不是仅指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学习方法、学习本领的引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动手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达到不教的目的,这样知识就能够发生迁移。

  四、动手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动手操作的方式是新课改理念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动手操作二者的结合既符合教育教学的原则,又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身去经历、去体验,思维和想象力也会变得活跃起来,此时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例如,在小学数学中,几何图形的认识对小学生来说是个相对困难的领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拼一拼、做一做,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理解。通过动手操作,教学的难点就可以迎刃而解。让动手与动脑结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萌芽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得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报告解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专版
   第06版:教育园地
   第07版:盂城驿
   第08版:专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家园合力,关注幼儿早期阅读
公交车上的“雷锋”
我们班的“幽默大王”
“老顽童”爷爷
高邮报教育园地06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2016-01-01 2 2016年01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