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经常读到报刊杂志关于读书的文章,有的报刊还辟读书专版、专刊,奉劝社会各界的人们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在知识创新、信息革命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要适应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大潮,那就必须读书学习,下决心来一场“读书革命”。现在厌倦读书、懒于读书,甚至不读书的不乏其人。你劝他读书,他肯定说工作繁忙,没有时间。你如果留意观察,他正在玩电脑游戏,手机微信,吹牛闲聊,掼蛋赌博。遇到一些无原则的交际,有请必到,有酒必喝,有舞必跳。贪图享乐,经常沉醉于酒桌之上,满脸红光,头晕脑胀。有的甚至做出与自己身份不相称的事。有些人信奉的是有权就有一切,有钱就有一切,知识贫乏,精神空虚。即使需要资料,好像电脑上早就为他准备好了,无需动脑筋。有的人甚至到了离开稿子都不知道如何讲话的可悲地步,更谈不上引经据典了。有报道说,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只能算“有钱人”,有的人没有时间读书,因而感到精神空虚。
事实上,我们认真回想自己的一天有多少业余时间被无情地浪费掉了,这个数字将会让你惊奇,你更会发现那些杰出的人,正是他们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有用的地方,他们才出类拔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小学时我就喜欢读一些课外的书籍。上学放学,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边走边看,有时聚精会神之时被泥垡子绊倒,或是跨到田沟里,或是被同学将书抢走。尤其是晚上睡觉前总喜欢拿一本书读读,那时还背诵了几本业务书籍。记得最惊心的是一天晚上,将小煤油灯点燃放在床头的墙洞里,依在床上读书,打瞌睡时将小煤油灯碰翻了,差点引起一场大火。后来我奶奶看着我,等我看书看困倦了赶紧将小油灯拿走。那时晚上看书只有煤油灯,灯光昏暗,既模糊又费力。“文革”前我家有不少书籍,“文革”期间被造反派们当作“四旧”“毒草”付之一炬,多么可惜啊。那时,我还偷偷地向下放干部子女和知青借一些所谓的“禁书”看,用读书的愉悦驱赶内心的焦虑,从书里寻找乐趣。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党校学习期间,看到党校图书馆那么多书籍,我如获至宝,拚命地借书看,每到暑寒假,都要挑几本名著阅读。多年来我养成了读书的习惯,闲暇时不打扑克,不玩游戏,找一本书看看,有时应酬或乘车,自己带一本书翻翻,全是兴趣所至。读书的时候,心里便感到一种沉甸甸的充实。书被莎士比亚称为“全人类的营养品”。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人们是在读书中发现自己,联想自己,检查自己,提升自己。”我相信,一个对书籍敬而远之的现代人,无论怎样包装自己,总会难得潇洒起来的。
读书,能激发有志者热血沸腾,横下心来读几本书必有好处。我在扬州游览宋夹城时,看到了城内的“宋城书坊”,宋代风格,走进去,书香扑面而来。扬州图书馆专门在宋夹城建了一座自助借书亭,方便游客和市民在静谧的风景下阅读。亭上有一条醒目的标语“读书使人快乐,知识增长财富”。在美丽的风景下,如果你留意的话,就会看到有人在绿荫下聚精会神读书的身影。我曾经见到一位姑娘坐在绿荫下手捧一本书,我留心一看,是一本外文书籍,她旁若无人地静静阅读。有一次到邮城,在水部楼后的凉亭上,也看到有人坐在那里静静地阅读。看来到处都书香弥漫,这将会产生多么大的力量啊!读书使人优美,无需动刀弄剪地整容、涂脂抹粉地化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专注地读书。工作之余,捧一本书,闲闲地翻开书页,那扑面而来的书香里,更有一种文字里的清新之气,让你感受到文字的馨香。此刻,静静地阅读,内心唯有放松与享受,魅力也就降临在你的双眸,你就更加光艳夺目。
读书是趣事、乐事、雅事。鲁迅先生比喻说,读书就像打麻将一样,对于真正的赌徒,追求的不是赚钱,而是摸牌摸出的无限趣味。善于阅读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热爱阅读则折射出一个人的品位和修养。退休之后是静下心来读书看报的最好时日,很多人将退休视为人生“第二春”,当成真正享受生活的开始。书是心灵的记忆,爱读书的人是不会寂寞的,总有一种静默随之而来。读书可以充实退休之后的生活,发展身心,消除你的非分之想。读书让你收获心灵的愉悦,读书让你忘记生活的艰辛与坎坷,读书学习让你成为一个真正快乐健康的老者。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人之差异在于业余时间。”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在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责做事,挤出时间读书。少应酬,少喝酒,打开一卷书来,闻着淡淡的书香,开始心灵之旅。“人间自是有书痴,此事不关名与利。”扬州个园内的楹联大多与读书有关,如“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家余风月四时乐,大美有味是读书”等名联至今让人难以忘怀。
生活因收获而精彩。以书为友,人生因读书而美丽。让我们的思想在阅读的享受中变得充实而深刻,心灵在阅读的体验中变得高尚而丰富,让书香魅力人生,让读书幸福世界。书香醇厚而悠远,书香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