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盂城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5年09月25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月近中秋
  □胡小飞    

  夏过秋凉,秋天的色调越来越深,中秋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杜牧曾有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说来惭愧,人过而立,却从未见过月朗星稀之下如诗如画的二十四桥,更不用说披着银辉、宛若仙眷的吹箫玉人。在儿时的记忆里,中秋节就是一家人月下团圆吃月饼的日子。

  过节忙、忙过节。中秋节这天,母亲早早起身去乡里赶集,当我留恋“苏州”、睡意正酣的时候,干娘已经带着月饼和莲藕过来“送节”了,一进门就喊“我干儿子呢”,我怕干娘笑我懒惰,急忙蜷缩到被窝里,不好意思露脸。吃过午饭,干娘回家了,母亲叫上二婶带着我去西圩的河塘里采菱角。墨绿色的菱叶密密匝匝铺满了河面,在午后的阳光下一颤一颤闪着油光。母亲翻过肥硕的菱盘,一颗颗诱人的菱角绿里透红挤在菱盘的根部,用指甲往里一抠,嫩得可以掐出水来,白生生的果肉吃到嘴里,清香劲脆、甜涩交加。在农村菱角有“家”“野”之分,“家菱”果粒饱满、甘甜鲜嫩,“野菱”外壳坚硬且容易扎手,农家采菱多以“家菱”为主。河边的菱角采完了,母亲让我坐在船中,嘱咐我不要乱动,二婶撑起小船穿过浮萍行至河中央,用竹篙卷住菱藤往船边拽,母亲坐在船边采摘青嫩的菱角,不到两个时辰,采了满满一大桶。

  中秋节除了吃月饼,家家还要做芝麻饼。母亲将买来的红绿丝月饼加入芝麻,放在大碗里捣碎作为馅心。清水和面反复揉压,切成小块面团,用手心将面团压成面皮,填入馅心,轻推饼皮,直到饼皮将饼馅全部包住为止,再将面饼揉圆压平,一个芝麻饼就做好了。滴入少许菜油润锅,将月饼放入锅中文火煎摊,不时两面平翻,闻见少许糊香便是熟了,轻轻咬上一口,外皮香脆劲道,馅心酥甜流香,让人回味无穷。

  一轮明月跃过枝头,照亮了深邃的夜空,几片浮云如轻纱般淡淡流过,增添了几分梦幻和浪漫。我和父亲将八仙桌抬放到门口,摆上香案,燃香祭月。三支清香、一碗开水、一支莲藕、一盘水果、一碟煮菱角、一碗毛豆芋头、几个芝麻饼和月饼,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在清凉的晚风中飘荡。四周静谧如水,空中清辉月明,淡淡的月色透过斑驳的树影洒落到大地上,仿佛镂空的洁玉一般……清香燃尽,一家人便围坐在一起吃晚饭,母亲将月饼切成几个小块,我一边吃月饼,一边饶有兴趣地听奶奶讲嫦娥、玉兔、吴刚、桂花的故事。父亲最爱水煮的菱角和芋头,桌上的菱壳堆得像小山,尚余丝丝菱香……

  参加工作以后住到了城里,喧嚣的街市、闪烁的霓虹多多少少掩盖了些许月下苍穹的诗情画意,父亲的过早离世也使得儿时月下其乐融融的场景与我们渐行渐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窗外的明月渐趋圆润,月下的树影依旧斑驳,半倚书窗,仰望星空,万千思绪穿过流逝的过往,却分明看见一家人围坐桌前,饮酒赏月、谈笑风生,碗中的菱角糯香阵阵,桌上的菱壳堆得老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专版
   第06版:盂城驿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专版
准提的尴尬
一本好看管用的书
登神居山
食蟹
月近中秋
高邮报盂城驿06月近中秋 2015-09-25 2 2015年09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