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台湾人写了一本书,名曰《感谢折磨你的人》。
当初,买这本书,纯属于好奇。被人家折磨了,不埋怨,不反抗,反倒感谢。书名里有纠结,有矛盾,构造了悬念和看点。
于是乎,买下来。放置案头,像文火炖老鸡一样,一天读几页,几天读一页,我要寻找,被人折磨而要感谢的理由,或者说,用一种近乎挑剔的目光,看看作者是如何自圆其说的。
我们何曾感谢过折磨自己的人。小时候,父母让我做家务,我总是想方设法逃脱,即使做了,也是嘴撅得老高。老师以抄写十遍二十遍的方式让我订正错别字,我嘴上不说,心里却诅咒了无数次。工作时,领导要求严,标准高,文章写不好,责令打散重来;任务完不成,晚上加班,假日战斗。表面上平静如水,骨子里怨恨着领导。
我们不知道要感谢折磨自己的人,也没有接受这方面的教育,视折磨为贬义,视折磨为刁难,脑子转不过弯,心里顺不过气,又如何会产生发自内心的感谢。
这位台湾人告诉我,要感谢折磨自己的人。他折磨我了,我要感谢吗?那个诡谲的台湾人说,要!
一本厚厚的书,分成若干个小专题,很少说教,大都是故事。有平民的经历,也有政治家的遭遇;有富翁的成长过程,也有乞丐的自甘堕落。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发展,但聚焦一点,都有过被折磨。有滋有味地读着一个个小故事,教育浸洇在阅读之中,不知不觉,真如甘霖,润物无声。
让我与您一同欣赏几个小故事,想一想,是不是应该感谢折磨我们的人。
一个小青年被招聘到海上钻井队工作。上班第一天,队长交给小青年一个非常精美的盒子,让他爬到钻塔顶端,给上面的人签字后,再下来。第一次,小青年很顺利地完成了。刚站稳脚跟,队长接过盒子签字后,又让小青年再来一次。小青年也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这还没完,队长又让来第三次。这时,小青年的身上已经满是汗水和海水,但他忍着内心的痛苦,又完成了第三次往返。队长很欣慰地看着小青年,打开精美的盒子,里面是咖啡和巧克力。队长说,你去冲一杯咖啡吧。这时,小青年仿佛遭受莫大的侮辱,对着队长大叫,你这是耍我!愤然摔下了盒子。队长说,我们在海上作业,没有勇气,没有毅力,没有耐心,随时都可能铸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既然这样,你走吧。小青年失去了一份到手的工作。
我相信,职场上,这个小青年,不是第一,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后一个。面对如此折磨,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就决定了什么样的结果。态度决定成败。
又是一位小青年,被招聘到当地邮局工作。上班第一天,局长让他送一封信到某某地方,交到某某手里,说这封信很重要,一定要于今天送到。小青年一听,懵了,那个地方距邮局足足有一百里,而且途中有山有河有荒地。小青年没有犹豫,骑着自行车出发了。半路下起了大雨,小青年将信放在贴身的口袋里,冒雨前行。到了河边,是一座独木桥,风很大,根本无法连人带车通过,小青年记着局长话,那是一封很重要的信,于是丢下自行车,开始步行。走了八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主人回了一封信。简单地吃了点食物,又踏上归途,回到邮局已是深夜。局长一直在等着。看着泥人似的小青年,局长笑了。接过回信一看,更是开怀大笑。回信中写着“这是一个好青年”。多年后,这个小青年,已经是局长了。曾经的小青年回忆道,如果当初,我不接受任务,或者完不成任务,那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同是两个青年,同是接受领导的任务,态度不同,做法不同,结果迥异。
合上书,我想,工作生活中,如两个青年之被折磨是再平常不过了,超乎于此者,太多太多了。
玄奘到西天取经不是折磨吗?九九八十一难,历练成一代高僧。苏东坡从位极人臣到贬谪蛮荒不是折磨吗?东坡桥东坡路东坡村,铭记着坡仙无为之处的大作为,毁谤打压困窘等等折磨,愈益增添“文忠”的光彩。巴金从一代文豪到关进牛棚,不是折磨吗?却生生让他悟到了说真话的道理,折磨出一部影响世道人心的《随想录》。孔繁森从中原大地到西藏阿里不是折磨吗?风霜雨雪塑造了一尊共产党人的不朽雕像。吴登云从富庶之区到不毛之地,不是折磨吗?缺医少药,恶劣环境,成就了一位享誉寰宇的白衣圣人。
一个人所经受的折磨还不只来自他人,还来自自然,来自社会。他人的折磨往往是可知的,有准备的,小青年攀塔、送信,都是有备而来,取与舍,受与不受,个体有支配权。自然和社会的折磨常常于不经意间发生,如地震、海啸、泥石流,如流言,如中伤,不及回避,躲让无时,没有直面折磨的心力,将是什么样的结果。
接受折磨就接受了考验,接受折磨就接受了锻炼,接受折磨也同时接受了机遇,更甚者,接受折磨才能接受生存的权利。
铁在折磨中成钢,鹰在折磨中翱翔,人在折磨中坚强。
这是《感谢折磨你的人》告诉我的,也是我的阅读感知。
《感谢折磨你的人》,是一本好读管用的书,泛读精读,读几遍,也不厌烦。我是一个吝书者,坚持书不外借。但这本书例外,我愿意借给敢于直面折磨的阅读者,因为我相信,一旦阅读,职场上就将多一位“感谢折磨你的人”。
这位台湾人就是台湾新锐作家凌越,我要好好感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