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盂城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5年09月25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食蟹
  □濮颖   

  我在水乡长大,对螃蟹这个鲜活美味的家伙一点也不陌生。小时候称之“庞海”或“毛海”。水渠中,小河边,甚至稻田里多的是。也不算什么稀罕物。“秋风起,蟹爪痒”,中秋一到,便是赏菊吃蟹的好日子。一盆秋菊,一壶好酒,几只紫蟹,在清秋桂子浓郁的香气中把盏持螯,旧式收音机咿咿呀呀地流淌着细腻婉转的越剧,或是华美隽永的昆曲。不觉便想起《红楼梦》中咏菊赋蟹的诗句来了。说到赋蟹诗,还是黛玉的最妙:“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无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斟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香。”这里的螃蟹已经螯丰肉满,膏油固化,入口的鲜美无法形容。

  吃蟹总得有人捕蟹。我舅舅会“掏毛蟹”。一截稻草,在蟹洞口撩来撩去,螃蟹误以为是食物,便会缓缓从洞中伸出爪子来,“说时迟,那时快”,一手逮住蟹爪往外轻轻一拽便成了。一个下午,总能掏到五六只。运气好,也有八九十只的。回家后用塑料板刷将蟹身刷洗干净,特别是毛乎乎的大螯,然后往清水锅里一扔。水开蟹熟,老远就闻到鲜腥的味道。

  捕蟹有专门的工具,蟹笼是最常见的:鱼网固定在铁圈上,铁圈上下留有一定的间隙,基本上在20-30公分左右。里面放些小鱼小虾做诱饵。螃蟹爬进去觅食便出不来了。

  去年的秋天,我到泰州的溱潼,为的就是品尝溱潼的“簖蟹”。“簖”是溱湖里专门捕蟹的工具,将竹枝或苇杆编成栅栏直立在水中,以截断鱼、蟹去路继而捕获。所以,溱湖的蟹称之为“簖蟹”,“溱湖簖蟹”名列“溱湖八鲜”之首,声名远播。

  “人在江湖”,螃蟹也有它的江湖。阳澄湖,洪泽湖,溱湖,长荡湖,金湖,高邮湖,浓装重彩,让你应接不暇。其实,什么湖的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会选蟹。蟹壳必须呈黛青色,蟹肚白而不脏,鳃要干净,手捏蟹腿,长而有力,公蟹螯粗壮且生猛,腿毛金黄色,最后一节小爪细长而尖利,越长越好,团或脐下部位要饱满,壳要坚硬如铁。这样的蟹品质肯定错不了。

  其次,吃蟹要讲季节,蟹肉还未丰满、蟹黄没有固化时的螃蟹品位并不是上乘。通常情况下中秋时节吃母蟹,母蟹蟹黄此时未结籽,不糙口。重阳时节吃公蟹,公蟹此时膏正肥美。

  小时候常听祖父说世上两种吃相最难看,一是吃西瓜,二是啃螃蟹。现在看看都是老黄历了。如今,西瓜做成果盘,用牙签挑着吃。吃螃蟹更了不得,有人发明了一套吃螃蟹的工具,剪刀,锤子,耙子,一只蟹能吃个整的出来,不得不佩服食蟹之人的精细。

  螃蟹性凉,所以要佐以姜醋、白酒。烹饪中以清蒸为上。洗净,扎实(蒸熟时爪子不掉,蟹肉不干),蒸时将腹脐朝上,以免膏油渗入锅内。

  每年的重阳节是归宁、赏菊、登高的日子。当然螃蟹是不可缺的。我喜欢吃蟹,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鲜美,很多时候,我所回味的正是我们记忆中渐行渐远的传统和文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专版
   第06版:盂城驿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专版
准提的尴尬
一本好看管用的书
登神居山
食蟹
月近中秋
高邮报盂城驿06食蟹 2015-09-25 2 2015年09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