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汪曾祺先生小说的人都知道:先生小时候在县立第五小学读书。五小校歌的第一句就是:“西挹神山爽气,东来邻寺疏钟。”这里的神山就是指高邮湖西新区境内的神居山。
金秋九月,天朗气清,秋风正爽。我与友人相约午后游神居山。一路西行,天蓝如洗,水绿如碧,秋菽如金。满眼秋光里我们渐入山之外围。极目远眺,只见树木葱茏,满眼绿色,虽入初秋,好似仲春。山顶古银杏树若隐若现,悟空寺大雄宝殿的屋脊依稀可见。白云绕顶,彩霞氤氲,飞鸟盘旋,山脉轮廓蜿蜒无边。神居之山,传说中的万山之母,顷刻间心中升起神圣与敬畏!
进入景区徒步而行,仿佛置身天然氧吧,能感觉到负氧离子的扑鼻而来,忍不住叫人张大嘴巴,贪婪地呼吸。我们沿着山间小径向山顶攀登,两旁树冠浓密而葳蕤,苍翠的竹林恰如屏风,时而有阵阵凉风透过树叶的空隙吹来,树叶沙沙作响,惊起一群正在休憩的飞鸟“扑棱棱”地飞去。不经意间,我们到达山顶。猛抬头,三百多年古银杏树矗立眼前。经历了数百年风霜雨雪的树干斑驳粗粝,却依然挺拔,苍老遒劲的树枝上挂着稀疏的青果,黄绿色的叶子微微卷曲,古朴沧桑的老树见证了这座山脉几百年来的历史变迁。
登高远眺,一望无际。远处的高邮湖影影绰绰,依稀可见渔舟点点,沙鸥阵阵,似一幅剪影。粼粼波光将落日的余晖亲吻,幻化成七色的彩绸,芦荻飞舞,夕阳如血,成一帧油画。山间腹地长满紫荆,石楠,海桐,杜鹃,还有满山的野草:苍耳,水稗,刺蓟,野菊。山脚下的民居整齐划一,远处的工厂规划合理,小镇居其中,炊烟袅袅,水库清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有一位外地企业家知道我在山上,也赶到神居山。得知他是第一次来,我便自告奋勇地做了向导,一路向他介绍神居山的风景和历史。从山脚到山顶,从汉陵墓的原址到帝尧像前,我们一路拍照观光,相互交流。我们在交流中思考:作为“秦邮八景”之一的“神山爽气”,有着美丽的神话传说,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今天虽然神山气仍爽,但自从经历上世纪六十年代后的开山采石,很多自然风貌受到损害,许多历史的存留已经不复存在,这是一个莫大的遗憾!
在高度重视历史遗产、遗存的今天,我相信,神居山会越来越年轻,越来越容光焕发。